剪纸又称剪花、窗花、刻纸。中国剪纸所用的雕、镂、剔、刻、剪等技法早在西汉初年就已出现,而在当时人们用的还不是纸,而是金箔、皮革、绢帛乃至树叶等其他材料。
现存最早的剪纸文物出自唐代,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剪纸更加盛行,这时有了专门的剪纸艺人和剪纸手工业,民间出现了礼品上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以及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剪纸。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剪纸在民间广泛用作窗花、团花,还用作鞋花、枕花、伞花以及梳妆镜上的喜花、陶瓷器具上的边饰等。
剪纸艺术发展到现代,种类繁多,有黑白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刻金彩衬等形式。
当下,剪纸艺术就创作者和表现内容来看可分为传统民间剪纸和新题材剪纸两大类。传统民间剪纸的作者除少数专业剪纸艺人外,大部分是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民间剪纸轻写实、重传神,结构简洁、风格明快。而新剪纸则在传统民间剪纸的基础上,借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技巧,线条挺拔流畅,色彩鲜艳明快,既含传统寓意,又闪耀着现代风采。
中国剪纸艺术有着诸多不同的地域特色,其最为盛行的地方,北方有河北蔚县、河南灵宝县、山西浮山县、静乐县、陕西千阳和山东蓬莱;南方有广东佛山、江苏邳县、福建漳州等地。各地各民族剪纸风格多样,剪纸作品异彩纷呈。陕西的剪纸,粗犷奔放;河北的剪纸,善于点色;山东的剪纸,淳朴厚重;广东的剪纸,常用金纸衬托;江苏的剪纸,剪工精细;浙江的剪纸,擅长边饰图案。
2003年,民间剪纸被列入中国民间十大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8年,中国民间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作品的拍卖始于2004年的深圳高交会,当时陕西艺人曹红霞的一幅名为《九边重镇老榆林》的百米作品以16万元拍出,轰动一时。
近年来,剪纸收藏悄然升温。从2010年至今,剪纸作品涨幅明显,高档的原创作品年涨幅至少在70%~80%,有的名家原创剪纸作品,单幅市价已高达上万元。
对广大收藏爱好者而言,如何收藏剪纸作品呢?真正用于收藏的剪纸作品应选择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只有富于个性创造的作品才具有收藏和保存价值。好的剪纸作品不仅要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而且还要看作品的刀功,同时还要具备造型夸张、轮廓优美、画面均衡、线条流畅等特点。总之,画面不仅要让人赏心悦目,还要体现出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及审美的独立性。
收藏剪纸要分门别类,有计划成系列地收藏,可以按照不同地域、不同内容、不同时代分类收藏。在收藏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特定年份的剪纸作品,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剪纸曾作为“四旧”被大量毁坏,留存下来的非常少,所以这一特定时期的作品,应该特别留心收藏。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老剪纸作品极具收藏价值,每幅价格为8000-10000元。
不过,不是所有的剪纸都有收藏价值。剪纸艺术贵在亲手创造,机器工艺很难获得收藏界认可。从工艺角度讲,机器生产突破了原来剪纸工艺的限制,可以创作许多巨型的剪纸产品,也有一定的意义,可是这类剪纸不具有手工性和唯一性,收藏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