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1023期 >> 第04版:教育
10月20日,教育部发文指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性,这正是我市家庭教育“三进”活动的题中之义——
让每位父母都成教育专家
作者:曹清本报

李婷婷(左一)给社区和学校负责人培训。


  □本报记者曹清本报通讯员张燕
  10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机制、加强保障,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重要性显而易见。 9月25日,市妇联、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联合启动家庭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开展一系列活动,旨在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
“三进”给家长支招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10月20日上午,齐河县刘桥镇洪州社区活动室内热闹非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平荣正在为该镇的65名妇代会主任和热心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讲座。
  “孩子到了叛逆期,我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面对家长的提问,张平荣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两个小时的讲座完成后,不少家长仍围在张平荣身边,向她请教。“在社区就能听到家庭教育讲座,学到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方便又实用。”社区居民王自平由衷感慨道。
  这只是我市开展的家庭教育“三进”活动的一个缩影。
  作为家庭教育推介活动的负责人,市妇联儿童部部长高小燕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市妇联就将提升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家庭教育咨询站、进社区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并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汇集了由教育、心理、儿童专家组成的151人讲师团,举办家庭教育宣讲300余场,惠及全市家长儿童5万余人次。
  “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普及力度,给更多家长教育子女支招,我们联合其他部门一起开展本次活动。 ”高小燕表示,通过各部门相互联动配合、有序分工,多元化的服务形式和方法,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满足家长的诉求。
补短板全覆盖促均衡
  当下家庭教育存在不少偏差,许多家长认为,每天帮孩子完成功课,就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或者认为父母教育孩子只要“领进门”,就可以放手了。由于一些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导致家庭教育未能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这些问题,在农村家庭中尤为突出。宁津县时集镇王庄村的小龙(化名)原本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与年迈的祖父母住在一起。过了几个月后,他有了明显的变化:遇到亲戚、熟人和他说话,总是低着头回答;要是家里来了生人,索性躲到另一间屋里不出来。祖父母除了照顾小龙的生活外,对他的学习、心理状况几乎不闻不问。小龙也感觉他们思想陈旧,不愿与其过多交流,逐渐变得沉默寡言。
  高小燕表示,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父母缺位,监护人年龄大、对孩子关心少,并且不能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导致家庭教育乏力,酿成各种悲剧。“很多家长没有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的意识。”高小燕说,老师很少能够与家长取得联系,家长也几乎不会主动给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不少父母认为,培养和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应尽之责,孩子的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心理上有什么困惑,自己统统不知道。而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只有在家长会时与老师见一面,很少有机会询问孩子的情况。这无疑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封闭。
  此外,由于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形式相对单一,缺少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导致宣传普及主要为讲座、咨询等形式,不能吸引年轻父母,也成为制约家庭教育提升的一块短板。
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家庭与学校的共同目标和任务,需要家庭与学校相互理解、配合、支持才能够实现。在这一点上,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已经先行一步。“我们通过举办家长课堂,针对家长在教育方面的问题邀请专家前来解答,通过孩子与父母的互动,增强亲子关系。并对特殊学生建立亲子档案,制定一对一家校配合方案,共同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 ”新湖南路小学校长马瑞娟说。
  强化家庭教育,不光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家长”。家庭教育是门很特殊的学科,既需要注重实践,也需要理论指导。有针对性地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给学生家长在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上好好上上课,非常有必要。
  在家庭教育“三进”活动启动仪式后,市妇联就组织了150名教育骨干、社区和学校负责人、留守儿童活动站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聘请北京华夏正源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孙金龙和全仁教育山东省成长中心创立人李婷婷,到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并就如何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参加过专题家庭教育培训的家长,都深感收获不小。
  谈到家庭教育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高小燕表示,他们将针对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教养现象普遍的情况,采取送家庭教育知识上门活动,对家长及监护人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服务。同时,通过开展家庭情景剧展播、开设“家教大讲堂”、亲子阅读等活动,让家长有选择性地接受各种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以后,我们还将与培训机构合作,组织开展家庭风采秀、家庭运动会、亲子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亲子沟通,让家庭教育‘三进’活动覆盖全市城乡。 ”高小燕表示。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每位父母都成教育专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