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0911期 >> 第05版:新闻
以滨州为中心的渤海区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000余次战斗中毙伤俘敌2.5万余人



本版资料由《滨州日报》友情提供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北部交界处创建了一个东临渤海、西枕津浦铁路,北至天津、南跨胶济铁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渤海区抗日根据地。渤海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的五大战略区之一。1944年初,由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而成。
  滨州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渤海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八路军在这里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坚强的抗日力量,实施反 “扫荡”反“蚕食”作战,多次粉碎敌人进攻,牵制、消耗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
  从抗战爆发到最后胜利,8年来渤海区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做出了重大贡献,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仅县团级以上干部就有100多人。
  八年抗战中,渤海区人民遭受到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各项财务(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等)损失为275578799399元(北海币),被屠杀残害群众达1368842人。
  同时,抗日战争锻炼了渤海区的人民、军队和各级党组织。在抗战中,全区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积极支援、配合八路军对日伪军作战,大打了一场人民战争。
【牵制消耗日伪军大量有生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到1942年9月,冀鲁边区驻有日军3600多人,伪军1.1万余人,还有顽军近万人,总数是边区八路军部队的5倍多。到下半年,全区日伪封锁沟近1400公里,公路4000多公里,岗楼、据点达840余个,平均每2平方公里、8个村庄就有1个据点,使冀鲁边区成为山东境内日伪据点、公路最多的一个地区。抗日根据地已完全变为游击区或敌占区。
  在清河区,1943年 1月至10月,日军驻鲁第十二军团军团长喜多抽调驻山东各地的数万日伪军,天上飞机助战,地上坦克、汽车开路,海上汽艇配合,步兵、骑兵混合作战,对整个清河区发动了4次大规模的“扫荡”,妄图消灭清河区八路军主力部队,摧毁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
  清河区抗日军民是怎么回应的?请看清河区1943年一年的战绩:大小战斗1005次,毙伤俘敌伪11200余人。 (一)攻克平毁据点154处,一度攻入据点14处,平毁岗哨31处,炸毁火车头1个,毁车厢20余节,炸毁汽车53辆,击落敌机3架,破坏封锁沟495里,破坏公路电话线1780里,收电线17600斤,电报1200封。 (二)毙伤俘敌伪官兵11212名,伤敌兵904名,伤敌官甘抒中队长等40名,毙敌兵1052名,毙敌官90名(河田英史中队长等),伤伪兵2532名,伤伪官100名,俘伪兵4431名,俘伪官201名。
  1944年7月4日,原渤海区党委书记景晓村在 《渤海日报》上撰文指出:我们的子弟兵7年来与敌人大小战斗4000余次,毙伤俘敌伪官兵25000以上。缴获步枪15000余支,轻重机关枪200余挺。打下飞机,击沉敌船,7年来创造了许多出色的斗争。
【重挫了日本在华北建立“大东亚战争兵站基地”的战略图谋】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在物资贫乏、战争迁延日久、军需储存消耗殆尽、兵源枯竭及劳力缺乏的情形下,侵华日军为掠夺华北沦陷区的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面地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农村争夺战,梦想实现其由点到面的控制。此时,华北的战略地位提升,日军全面开展“完成大东亚战争兵站基地”的战略企图,计划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反复组织军事“扫荡”消灭抗日军民。
  日军多次大规模“扫荡”“围剿”,敌我兵力对比一度达到5:1(冀鲁边区)和10:1(清河区)。
  1942年6月,日伪军继在冀中实施五一大“扫荡”后,又纠集2万多人对冀鲁边区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持续时间达50多天,冀鲁边抗战进入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境内日伪军据点达到540多处,日伪驻军1万余人。
  根据刘少奇对冀鲁边区关于坚持抗战、渡过难关和斗争形式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重要指示,边区军民坚持分散性、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敌进我进、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不断打击敌人。
  仅1942年下半年,我部队进行反“扫荡”战斗270余次,平均两天打三仗,逐步收复被“蚕食”地区。最终,边区军民坚持了阵地,壮大了自己,扩大了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的分割封锁,分区及各县区间逐渐连成一片,终于度过了最严峻、最困难的阶段。
【对其他根据地进行强有力的兵力支援】
  1938年,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津浦支队、一一五师的永兴支队、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等八路军正规军相继挺进冀鲁边区,与地方党组织领导的武装力量快速融合,迅速成长、壮大。到1938年底,冀鲁边区部队发展到15000人,辖四、五、六三个支队。可这些刚刚成长起来的兵力不久就被抽调。1939年9月,肖华领导的“挺纵”除留下一部分坚持冀鲁边区的斗争外,主力分9批转移,一部开往鲁南,一部开往鲁西(包括鲁西北),共转移兵力15000余人。“挺纵”主力转移后,边区武装仅有六支队的八团3个营,津南支队、运河支队各一个营,以及由“挺纵”直属队的1个连和陵县地方武装组成的鲁北支队,约1600人。
  清河边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 1938年2月底,第五军扩编为30个中队,人员达到了3000余人。 3月份开始,第五军就兵分两路征战胶济铁路南北。其中南线部队由廖容标、姚仲明率领,开辟了淄川、博山、益都、莱芜丘陵山区抗日根据地。 4月中旬,与省委领导的徂徕山起义部队会师于淄川。随后,廖容标、姚仲明奉省委调令,率两个团主力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其余部队编入第三支队。
  渤海子弟兵所组成的抗日武装就这样不断抽调,这无疑是渤海人民对支援其他抗日根据地抗战的巨大贡献。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4000余次战斗中毙伤俘敌2.5万余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