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百亩荷塘变身“聚宝盆”



  □本报通讯员 李禄超 郑艳君 王娜
  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莲藕,发展循环经济,翟志营的合作社一年纯收入80多万元,乡亲们跟着富了起来——
  走进位于临邑县翟家镇翟家村的联营莲藕合作社的基地里,一望无际的荷叶层层叠叠,在微风的轻拂下摇曳着身姿,成片的莲藕长势喜人,十几个戴着草帽的村民在荷池间来回穿梭,为莲藕点肥。
  “算上土地流转费、年底分红还有工资,我们每人每年能增收两万多! ”村民翟元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这一切多亏了翟志营。
  

“能人”二次创业,瞄准莲藕种植


  在翟家村提起莲藕种植,就不能不说翟志营,今年51岁的他是联营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长。
  翟志营是翟家村的能人,种了30多年食用菌,效益一直不错,也是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藕可以浅水种植,凭着多年搞种植的经验,感觉这是一条致富的路子,便承包了40多亩地,开始二次创业。
  创业是艰苦的,在莲藕种植方面,翟志营没有一点儿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找资金、建藕池、进藕种,难题接踵而来,翟志营一个个去攻破。
  功夫不负苦心人,翟志营第一年的试种就成功了,浅水藕每亩产量达3500余公斤,亩均纯收入6000余元。藕田还吸引了大量游人,许多爱莲者呼朋引伴,相约来赏荷。
  

发展立体农业,算起循环经济账


  尝到甜头的翟志营决定大干一场。 “要搞咱就搞大的,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 ”翟志营决定成立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面对缺少资金的窘境,他有了一个新想法,“村民把土地流转给我,成为股东,农产品出售后,再按照流转土地分红。 ”
  随即,翟志营采用农民土地入股、年底分红的形式,成立了联营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30余亩用于浅水藕种植。合作社里,土地以每亩每年股金1000元保底,年底盈利可分10%的红利,同时以每人年均2万元的工资雇用社员打工,这样一来,人均年增收2.2万元左右。
  为了扩大收益,翟志营又搞起了生态循环农业,结合已有的食用菌种植和生猪养殖,把废弃的食用菌菌棒粉碎,作为饲料用于生猪养殖,生猪养殖中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投入藕池,既保障了莲藕的品质,又节约了资金。
  为提高生物转化率,翟志营引进了牛蛙,相当于给莲藕请了一位“家庭医生”,既能有效防治莲藕病虫害,又充分利用了藕池。如今,翟志营的合作社逐步构建起了“食用菌+生猪+莲藕+牛蛙”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链,年纯收入80余万元。

不改初心,带乡亲们一道奔富路


  今年年初,翟志营又在浅水藕基地附近承包了50余亩废坑塘,养殖锦鲤,开发垂钓中心。他在合作社的路上种了葡萄树,既美观,又能供游客采摘。百亩荷塘,夏季香气四溢,成为集休闲、观光、采摘、垂钓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中心。
  合作社挣钱了,翟志营想让乡亲们也跟着“沾沾光”。 2014年春节,他自掏腰包为村里70岁以上的90多位老人送去花生油和面粉,为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送去新鲜的莲藕和蘑菇,同时还把翟家村每年1万多元的路灯照明费用承担起来。
  翟志营带动起了村里的种养殖业,食用菌、莲藕、生猪,翟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专业村。每当村民们遇到种养殖方面的问题时,他总是耐心地解答,还主动提供技术指导、现场教学等一条龙服务。在他的帮助下,不仅翟家村,周围的高家村、贾家村等村庄,在食用菌种植方面也效益可观。
  如今,联营莲藕合作社不断壮大,今年又有郭庙、后党等村的4户农民准备搞浅水藕种植。 “我要找到更多致富门路,带大家一道富起来。 ”翟志营笑着说,他要和大家伙儿一起,让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亩荷塘变身“聚宝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