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骇河畔的枪声
为了打通与清河区的联系,冀鲁边区连续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1941年2月19日,教导六旅十六团政委陈德率部2000多人,首次南下,向黄河进军。当部队行至距黄河尚远的德平县 (今属临邑县)孔家镇、徐家村一带时,被敌人侦知。日伪军出动步兵3000余人、骑兵300余人、汽车50多辆、坦克3辆,将十六团包围。十六团指战员沉着应战,顽强反击,与敌人激战一天。鉴于当时不利于持久抗击,在黄昏时分突出敌人重围,退回根据地。部队没有受到大的损失,首次南下未果。
1941年3月3日,经过充分准备,教导六旅代旅长、政委周贯五和冀鲁边区党委委员张晔、李启华率部队5000余人第二次南下。傍晚,部队趁着夜幕掩护,奔向徒骇河北岸,在商河县的兴隆镇一带驻扎下来。
据司马迁 《史记》和当地县志记载,徒骇河是大禹治理的九河之一, “禹疏九河,此河工难,众惧不成,故曰徒骇”。老百姓也有叫它大土河的,是流经边区境内的一条大河。兴隆镇位于徒骇河的下游,距离黄河北岸约20余公里。
部队沿着徒骇河北岸驻下后,周贯五一边派出侦察员,一边派人去找当地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不一会儿,这一带地下党的负责同志来了。他说,顽军八旅二团李光明的一个营,被日军当作八路军围歼在马家洼一带。仁风镇的伪军头目曾派人告诉李光明,要他带部队离开,李光明不相信,结果吃了大亏。看来,敌人已觉察到八路军的行踪。紧接着,地下交通站的同志和侦察员接连送来几个情报,报告西边白桥据点的敌人已经出动,正向贾桥一带扑来。附近其他据点的敌人也正在急速增兵,济阳、商河、惠民的敌人也有出动的迹象。
周贯五根据得到的情报,马上派人请张晔、李启华、杨忠、龙书金、杨承德等团以上干部前来进行紧急磋商。大家对敌情作了分析,认为如果只有附近这几股敌人,打个胜仗是有把握的。但济南、德州、惠民的敌人一旦出来增援,这一仗很可能是硬打硬拼的消耗战,不符合游击战的原则。可是,还要考虑到这一带是新区,群众基础比较薄弱,如果不打就走,不利于扩大八路军的影响,也不利于在敌占区开展群众工作。最后, 旅部决定就地迎敌。
按照旅部会上讨论布置的战斗计划,杨承德、陈德带领十六团为右翼,把团部设在小张家;杨忠、龙书金带领十七团为左翼,把团部设在兴隆镇左侧的一个小村庄;周贯五带领旅指挥所,驻进兴隆镇东头一所坚固的砖房里;旅指挥所背后驻扎着旅特务营等。当天,各部队沿着徒骇河北岸摆开了一条东西约10公里的长蛇阵,利用村庄、河堤,抢修工事,准备迎击敌人。
第二天凌晨,太阳还没有露出脸来,徒骇河上空雾气弥漫,像一条白色的纱带飘向东方。突然,旅指挥所东面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不一会儿,杨承德派人前来报告:驻贾桥的十六团一部已经同敌人交火了。敌人约有一个中队日军、一个大队伪军,共400多人,在遭到八路军的一阵打击后,损失惨重,正企图组织新的反扑。
太阳渐渐升起来了,徒骇河上的雾气正在散去,河水像一条银色的缎带,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光芒。这时,敌情也渐渐严重起来,十六团全部与敌人交上了火,团部小张家的北面也发现了敌人。这些敌人全是从惠民各地乘车赶来的,他们用重机枪、掷弹筒向八路军阵地狂扫猛炸。上午9点钟左右,济南、德州、商河、济阳等地的敌人也蜂拥而来,越聚越多。兴隆镇左翼的十七团、旅指挥所背后的特务营和部分县大队,都先后投入了战斗。据事后敌伪报纸报道,敌人这次军事行动有十几路人马,约2万多人、卡车80余辆、炮10余门、坦克数辆。十六团正面的敌人最多,火力也最猛,轻重机枪、掷弹筒一股脑儿对着十六团疯狂扫射轰炸。敌人企图从这里打开一个缺口,突破八路军阵地。团长杨承德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被打伤了左臂,鲜血染红了整只袖管。他 “哗”地撕下半截衣袖,把伤口一缠,依然沉着地指挥战斗。坚守在武集的三营营部和十一连,抗击着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战斗打得很艰苦。
下午,兴隆镇周围的敌情更加严峻起来。镇北面的开阔地上,大批满载敌人的卡车向镇上开来。十一连利用一条天然道沟和几座坟包做掩护,沉着应战,朝着冲上来的敌人猛烈开火,接连打退多次进攻。敌人见强攻不下,开始集中火力远远地扫射,小钢炮把几座坟包炸成了平地,旁边两棵碗口粗的椿树,被拦腰劈断。
在激烈地战斗中,机枪手中弹牺牲了,排长王凤林接过机枪就扫射起来。他打仗机智灵活,被大家亲切地叫做 “老野猫”。王凤林端着机枪,东打一阵,西打一阵,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乱滚乱爬。敌人被惹火了,集中起四五挺机枪的火力来压他。可是,还没有等敌人看清他的位置,王凤林早就转移了。敌人正在东张西望寻找的时候,他的机枪又在另一头 “咯咯”地叫了起来。就这样,敌人的几挺机枪先后被王凤林打哑了,始终不能靠近八路军阵地。
与兴隆镇隔河相望的高桥村里,驻扎着十七团的一个连,战斗打响后奉命撤回北岸阵地,高桥村马上被敌人占领了。这股敌人约有400多人,企图偷偷地从徒骇河涉水过来,背后偷袭八路军,与北面的敌人形成夹击之势。十六团二营营长仉鸿印发现后,在北岸的大堤后面集中了四五挺轻机枪,一字儿排开。敌人在河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前边的已经爬到河堤了。这时,仉鸿印一挥手,喊了声 “打!”,四五挺机枪就一起怒吼起来,手榴弹也刮风般飞向敌群。霎时间,河中水花迸飞,泥浆乱溅,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嗷嗷乱叫,拼命地往回逃。八路军的机枪、步枪追着敌人的屁股又是一阵狠打,打得敌人七零八落,只剩下几十个人了。河里躺满了敌人的尸体,污血把河水都染红了。
到了下午大约四五点钟,敌人在八路军教导六旅战士们勇猛地反击下,纷纷狼狈地溃退了。大片的开阔地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敌人来不及抬走的尸体。周贯五和张晔、李启华、杨忠等人碰头研究敌情,大家认为,这场战斗再打下去对自己不利,应当在天黑后撤出。战士们已经打了一整天,十分疲劳,弹药也不多了;敌人虽遭受重大伤亡,暂时溃退了,但还会卷土重来;另外,敌人远距离奔袭,仓促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指挥中心,攻击得很分散。如果敌人有了充分准备,就更难对付了。经过分析,部队决定撤离徒骇河,暂退回宁 (津)乐 (陵)边一带根据地,待稍事休整后,再相机南下。
夕阳西落,天边收尽了最后一抹晚霞,夜幕悄悄地降临了。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分头撤退。大家拾起敌人丢弃的枪支弹药,掩埋了牺牲的战友,抬着、背着伤员,离开了激战一天的徒骇河畔。
徒骇河战斗,集中了边区的主力部队,与数倍于八路军的敌人浴血奋战,打垮了敌人10多次进攻,日伪军伤亡惨重。据兴隆镇一带的群众说,敌人来不及运走的尸体就有五六百具。龙桑寺据点的日军出来50多人,只回去了8个缺胳膊少腿的伤兵。敌伪的报纸也承认: “皇军此次受挫甚重,阵亡300余人……”
这次与清河区的联系,虽然没有成功,但徒骇河战斗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对盘踞在这一带的顽军刘景良、薛儒华、李光明等部震动很大,使他们又一次看到了八路军的实力和战斗力,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更重要的是,这一仗极大地鼓舞了徒骇河两岸的广大人民群众,为以后开辟鲁北东部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