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健身APP悄然兴起网晒步数渐成时尚
作者:上接2版
  

使用便利,但准确性存疑


  记者在苹果手机商店上输入“健身”关键词,即出现十多款可以记录运动数据的软件,于是随机下载了几款软件安装体验。
  其中一款名为“Keep”的软件,注册、登陆后,就可以选择相应的训练计划或单次训练任务。在选择“零基础适应性训练”后,软件随即给出了一个持续8天,每天锻炼20分钟的详细运动计划,点击开始训练,就有相应的健身视频下载到手机上。而随着当天训练任务的完成,手机也会记录下完成的时长、动作及消耗的能量,俨然一名线上教练。
  另一款名为“咕咚”的软件,与“Keep”所关注的减肥、塑形不同,在该软件上可以选择走路、跑步、登山、骑车等运动计划。一旦打开软件开始运动,软件会对你的行程、时速、活动轨迹等进行实时监测。
  此外,该软件还会根据体验者的运动信息和所保持的纪录,给出“奖章”和“单日最远”“单日最强”等表彰,也能通过手机定位邀请下载该软件附近的人和群组一起运动、分享运动成果、提升运动等级、展开竞赛、赢取竞赛礼品等活动,可谓是十分贴心、有趣。
  而市民感受到健身软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其准确性和科学性产生了质疑。“把手机拿在手里,晃动手臂,步数也在递增;坐公交,车一颠簸,就走好几步。”一位使用计步软件的人士抱怨说,不同软件测定存在一定差异,而手机摇晃幅度、信号强弱都会影响记录。至于视频教学是否权威科学,根本无法判断。

  软件数据仅供参考,运动还需量力而行

  健身软件带动起部分市民健身热情的同时,也使得有些健身者为跻身软件排行榜前列,过分追求、迷恋健身数据。甚至有的跑友称,“如果不带上手机,就失去了跑步的激情。”
  对此,从事健身教练工作十余年的吴先生认为,健身类软件可以为人们日常体育锻炼提供一些参考,但不可太迷信。“健身锻炼的原则是以健身者身体适应为标准,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吴先生说,不少APP通过各种“成就”“排行榜”来激励用户运动,无疑对健身者坚持锻炼有好处,但如果健身者仅仅是为了完成软件上所设置的计划、目标,或者炫耀所谓数据,就与身体锻炼本身的意义背道而驰。
  有关专家也呼吁运动爱好者,适时放下手机,真正地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感受运动的魅力。切勿迷恋数据、逞强运动,特别是在当下的高温天气,人体很容易出汗,血管的收缩和调节功能降低,出现风险的几率增大。健身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有氧运动也要适量,量力而行。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健身APP悄然兴起网晒步数渐成时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