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许多国家,首都不仅仅是行政中心,还承载着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多重功能。首都功能越多,“城市病”也愈发凸显出来。近些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手,有的另行打造行政首都,有的建卫星城疏导城市功能,有的打造全新的交通圈。看看各国政府为了缓解首都的城市病,都用过哪些招数?
韩国:行政首都从首尔搬至世宗
自2012年9月开始,韩国的韩国政府16个中央部门和16个政府出资研究机构1.3万名公务员开始迁移到行政首都世宗市。包括青瓦台和国会在内的外交、统一、法务、国防、行政安全等部门不迁移,首尔市则主要承担“经济首都”的职能。韩国人口和经济力量向首尔过分集中,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建都世宗可以缓解首尔压力,平衡各地的发展水平。
东京:建7个副都心,3大新都心
由于城市功能过去主要集中在中心区,东京也曾面临交通拥堵常态化的问题,通勤过程甚至被称为“通勤地狱”。为此,东京先后建立了7个“副都心”。其中,池袋、新宿和涩谷3个地区是1958年指定的,被称为“三大副都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又先后追加了4处地区为副都心,每个副都心的办公、购物、休闲等功能一应俱全,有效分散了城市的中心区功能。
为了将人口和产业进一步从东京中心区域分散到周围的卫星城市,日本还建设了位于东京都邻县的“横滨21世纪未来港”、幕张、埼玉等三大“新都心”,吸引了不少大企业总部入驻。 除此之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日本还在东京等城市圈的郊外大力建设新城。首都圈的多摩新城、港北新城、千叶新城等都是代表案例。
伦敦:产业和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英国人口开始大量向小城镇迁移,大中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迅速兴起。英国政府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落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了温莎小镇。
英国伦敦城市群追求的是小城镇的“小而精”。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
莫斯科:首都扩容人口搬迁,建多个城市中心
因为城市规划过于集中,莫斯科多年来深受 “城市病”的困扰。城市以红场为中心向外辐射,近一半的工作集中在市中心。于是每到工作日的下午四点半开始,莫斯科市区就开始拥堵。
莫斯科扩容的设想在2011年得到了莫斯科市议会的批准。扩容的新莫斯科在莫斯科的西南部,面积1490平方公里,主要的国家行政机关办公地点迁至外环公路以外,即“新莫斯科”地区。按照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政府的有关设想,莫斯科市扩大后,新城区可为200万莫斯科市民提供住房,并提供100多万个专业技术就业岗位。
有分析显示,莫斯科近郊及边缘区域的几个小市镇都随着扩城发展成为可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体,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在经济独立、吸引居民和基建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
巴黎:“大巴黎”城市发展计划,促进与周边市镇贯通
首都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 (巴黎大区)拥有约1200万人口,约占法国总人口五分之一。为了改善巴黎严重的交通拥挤、城市发展受限等问题,前总统萨科齐在任期间推出了规模庞大的 “大巴黎”城市发展计划,促进巴黎与周边市镇、省份的联合和贯通。
首先,通过开凿运河和修建高速铁路,形成巴黎与诺曼底地区的海港城市——勒阿弗尔之间的快速通道,将首都圈延伸至海边;其次,完善公共交通系统,营造环绕巴黎的地铁网,修建自动高速地铁,轻松沟通巴黎地区各个经济中心、机场、火车站;另外,还包括在巴黎北部进行大面积森林绿化,以及在巴黎以南20公里处的萨克莱地区兴建科技中心。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