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分行印钞厂车间
印钞厂所用主要设备
一角的益寿临广四边区流通辅币
五角的北海银行清河纸币
十元的北海银行清河纸币
建国初期,德州机床厂是唯一的大型国营企业,它是由北海银行渤海分行印钞厂发展而来,并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山东普利森集团。渤海分行印钞厂在抗日战火中建立,在解放战争中发展,经历多次搬迁和重组,在清河区、冀鲁边区的革命史册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反法西斯战争和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初具规模
1938年,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为筹集军费,以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实际是十团供给处)的名义,印制发行“益寿临广四边区流通辅币”,在以上四县及邹平、长山、桓台等根据地流通。开始时是委托益都县城私人的益济印刷局秘密印制,1939年2月,在广饶县李翟村建立了自己的革命印钞厂。
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北海银行总行,各战略区分别建立分行和印钞厂,印制发行“北海币”。同年6月1日,北海银行清河区分行成立,原十团印钞厂改为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印钞厂,开始印制“北海币”。印钞厂设在临淄县许家庄一个地下室内,人员八九个。
1941年3月,清河分行印钞厂迁至博兴县牛家庄,给清河行署印文件的石印组并入印钞厂,从此印钞厂有了铅印组、石印组两个印刷组。因形势逐步恶化,厂子又迁至广饶县,铅印组住辛庄村,石印组住王家岗村。
1942年2月,因叛徒李青照(辛庄村长)出卖,国民党反动派夜间突袭辛庄,铅印组13人全部被俘,其中两人牺牲,设备全部被毁。石印组的同志们因远住王家岗村而幸免。 3月,印钞厂在垦利县惠鲁村重建,人员和设备主要由清河区委机关报《群众报》社调入,规模发展到30余人。 1943年3月,印钞厂迁至杨家村。
1943年9月,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印钞厂并入清河区分行印钞厂,合并后改为北海银行渤海分行印钞厂,全厂80余人,厂里的印刷设备已初具规模,铅印组、石印组、裁切组、鉴定股、材料股、卫生室、警卫队等部室健全,厂址仍在垦利县杨家村。
遭遇“21天大扫荡”
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伪26000余人,配以汽车900余辆、飞机10余架、坦克10余辆、军舰2艘、汽艇12艘,对清河区进行了载入史册的 “2l天大扫荡”。在此严峻形势下,印钞厂迅速做好了反“扫荡”准备,把机器和印刷材料包装好埋藏地下,工作人员疏散到工厂附近及其他较安全的地方。
在敌人的“扫荡”中,印钞厂炊事员小许不慎被抓,敌人将他吊在树上逼问机器埋藏的地方,他闭口不言,最终被敌人残忍地杀害。警卫排的几名战士和工厂工人被敌人抓住后,同样宁死不屈,光荣牺牲。印钞厂的同志们以他们宝贵的生命保护了工厂财产,表现出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
在此次“扫荡”中,印钞厂部分机器和材料遭到破坏,厂房被敌人烧毁,损失较重。但是印钞厂的同志们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是以更高的革命热情和旺盛的斗志,立即投入到工厂重建和恢复工作中去,千方百计从胶东购买了印刷机及材料,很快恢复了生产。
1945年2月,渤海分行印钞厂迁至沾化县老爷庙的毕家嘴村,工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作人员增加至近百人,并增设了办公室、裁印部、成品部等部室;8月间,又迁至浦台县万家村;10月迁至利津县城。在此期间,印钞厂得到迅速发展。
组建建华铁工厂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在印钞厂修理部基础上组建了建华铁工厂。对内仍是印钞厂修理部和渤海军区修械所,其主要任务是修理印钞机、军械,并制造地雷、手榴弹;对外开展农机具修造业务。 1948年10月,建华铁工厂从利津县迁至德州市丰华街东头路北。工厂规模逐步扩大,随着国家的稳定,工业产值也慢慢提升,1949年,职工人数达到184人。
1954年,建华铁工厂改名为山东德州铁工厂,国家一机部把德州铁工厂列为全国12个畜力农具主导生产厂之一。1956年,省机械工业厅确定该厂以生产机床为专业发展方向,1958年,工厂改为德州机床厂。2001年,以德州机床厂的有效资产组建德州德隆集团机床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德州普利森机床有限公司成立,国有资产全部退出。2008年,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