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的抗战
  小时候,我家境贫寒,常常缺吃少穿,更没有机会上学读书。为养活一大家人,母亲给别人当奶妈,还时常靠姥姥家接济过活。我12岁时,就跟随投身抗日的父亲一起来到了黄夹镇上的修械所。

父子齐上阵


  修械所,在当时主要承担军用枪械和弹药的制造、修理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敌我力量悬殊,敌强我弱。我们所使用的枪支弹药多为汉阳造、本地造。为弥补前线枪弹不足,当地武装自己在修械所里,造手榴弹、子弹。为节省资源,工人们把造的子弹头装进旧子弹壳里;造出来的手榴弹也跟现在不同,上面有根绳子,可以栓在腰上。
  我随父亲来到修械所后,因年纪小,就给分管修械所的一个秘书当起了小鬼,打水、送饭都是我的日常工作。
  后来,父亲因病回了家,我则继续留在修械所。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修械所彻底暴露。
  当时修械所制造枪支弹药都是秘密进行的,而且随时都可能遇到枪支走火、手榴弹爆炸等危险。一年冬天的夜里,修械所有13个人共住一屋,这间屋里也堆放着制造手榴弹的炸药,谁也没料到,半夜一口袋炸药突然爆炸,瞬间屋顶被掀了起来,屋里的13个人也全被炸死,无一幸免。
  自那之后,修械所彻底暴露,枪支弹药及制造兵器的机械转移的转移,埋的埋,修械所彻底解散。从那之后,我参加了乐陵县大队,开始了扛枪打鬼子的生活。

亲历丁坞突围战


  到了乐陵县大队,我虽正式参军入伍,但依旧没有军装,主要开展游击战。那时正值冀鲁边区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敌人凭借优势兵力和优良的武器,常常发动大扫荡。而我们则缺少枪支弹药,很多战士用的都是自制的土枪,子弹也是有限的几颗。
  我们只能采取游击战的方式,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晚上也基本很难睡成囫囵觉,有时一晚上要挪好几个村。不光觉睡不好,饭也吃不上,有时候刚端起饭碗,得到鬼子扫荡的消息,部队就得转移,行军途中只能靠野菜充饥。
  艰苦些还不算啥,最残酷的是战争带来的伤亡。我们县大队经历的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是丁坞突围战。当时,县大队驻扎在丁坞,沧县的鬼子前来扫荡,把整个县大队都包围了起来。为了冲出鬼子包围圈,县大队3个连准备分头向外突围,然而却不敌鬼子强劲的火力,最终整个县大队共计400余人,在战斗中死亡和被捕多达200余人。

加入“铁帽子五连”

  丁坞突围战后,县大队被打散,我加入了渤海军区一分区二营五连。这支连队在当时的冀鲁边区可谓赫赫有名,被称为“铁帽子五连”。
  所谓“铁帽子五连”,就是连队在与日军多次浴血战斗中,把缴获的日军装备用来武装自己,全连指战员个个手持三八大盖枪,头戴钢盔,全身日军装扮,让敌人难辨敌我。而且整个连队战斗力特别强,善打硬仗、恶仗,不怕流血牺牲,日伪军都对他们特别小心。因此,冀鲁边军区授予了连队“铁帽子五连”的荣誉称号。
  加入五连后,我们就遇到了一场硬仗。当时攻打吴桥,整个县城是红砖建成的,周围是护城河,易守难攻,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攻下城门。最后,我们就在西关挖地洞,挖到吴桥城门底下,用一个棺材,装满炸药,炸开了城门,收复了吴桥,这场仗整整打了一个月。
  后来,日本鬼子投降,我也因在部队表现突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的抗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