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孙献良:潜心书艺 笔墨常新
作者:张莹实习生刘立雯

孙献良进行创作。张莹 摄



  5月18日上午,德州市五环体育馆的露天体育场,一幅长达66.6米、宽2.2米,由111张屏条组成的书法作品《孙子兵法》徐徐铺展在塑胶跑道上。
  满头白发的孙献良就是这幅长卷的书写者,在30度的高温炙烤之下,他神采奕奕地回答着参观者的各种问题。

  9岁学习书法,深得父亲教诲


  孙献良书路广泛,真、草、隶、行均善,尤以行草小楷见长,师从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真传弟子李义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今年,他的3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孙献良几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
  孙献良1962年出生于德城区,自幼受父亲孙乐元的言传身教,9岁开始学习书法,以临摹柳体起步,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果没有父亲的苦心教诲,我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回想起40多年的书法道路,孙献良对父亲充满感激。他回忆,小时候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父亲都会因为写对联的事生气,责怪他写不好。
  有一回,孙献良在腊月二十七早早写好几副对联,大年三十晚上拿到父亲面前,说是请老师写的,不知情的父亲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写成这样啊! ”
  “其实父亲对我写的字不是不满意,只是他一直要求我写得更好些,以臻于完美。 ”孙献良说。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孙献良学习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日修千字,数年不辍,为楷书基本功打下了牢固基础。后来,他迷恋行楷行草,“二王”等名门世家无不研习,潜心书艺,终日不倦。

  笃信好学,拜入名师门下


  1979年底,孙献良入伍,在军营之中,因为书法出类拔萃,他从连队转入机关从事宣传工作。1982年,他的书法作品《爱如母》获得军区一等奖,此后,作品在军中、国内多次获奖。
  “书法负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必须沉下心来长期练习、感悟,积时而成。 ”1985年,孙献良转业回到德州,业余时间,他常常醉心于书法艺术之中,不断深入探索。正是日复一日孜孜以求的用功,使得孙献良的书法日益精进。
  1996年,孙献良遇到了习书以来最大的瓶颈,当时他柳体、魏碑都写,既对过去的作品不满意,又找不到以后的风格定位,陷入了深深的迷茫。这种迷茫痛苦持续了整整一年,孙献良在一次笔会上遇到了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弟子李义三先生。
  李义三先生见到孙献良的作品,便立刻找人把他叫到身边来,交谈过后,李义三先生表达了想收他为徒的想法,让孙献良大喜过望。
  就这样,孙献良跟随李义三学习武体书法,同时博览群书,吸取百家之长,逐渐重拾信心,找回了执笔挥毫的畅快。
  

致力于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2013年,退休后的孙献良创办了翰林书画研究院,以书会友,与同道切磋交流。这年年底,孙献良着手筹备大型书法作品《孙子兵法》,将7000多字统一布局书写。
  “这个想法一年前就在我心里初具雏形,可下这个决心很不容易。我正处在最好的年龄段,书法水平正值巅峰期,现在不写,以后就没有精力了。 ”孙献良说。
  为了能更好地创作,孙献良把自己关在家里,只要有感觉就写,夜以继日,不问早晚,有时写到晚上12点,有时则是凌晨4点。
  同时,孙献良还不时把写完的拿出来细细斟酌,稍有败笔便重新动笔书写。 3个月之后,这幅作品得以最终完成,孙献良也已经可以把《孙子兵法》倒背如流。
  写完之后,作品交由德州著名装裱师石德明老先生装裱。现年79岁高龄的石德明先生带领3名弟子花费了22天才完成。
  如今,《孙子兵法》的创作已经圆满完成,当记者问及现在的梦想,孙献良说:“将书法这门艺术发扬光大,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
  □本报记者 张莹 实习生 刘立雯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孙献良:潜心书艺 笔墨常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