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0515期 >> 第01版:新闻
用生命写稿的“土记者”
——记平原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高玉才
作者:”



高玉才与妻子合影



  

□本报通讯员 刘庆民

  3月31日下午,乌云从四面八方堆积到天空,眼看就要下雨了。天气预报说,从今夜开始,连续两天有小到中雨。过去的整个冬天没有下雪,人们早就盼望着第一场春雨了。
  在平原县王庙镇高庄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屋里,一家人正在床边守护着一位骨瘦如柴的病人,本来他们住在县城,可病人似乎知道自己时日不多,要求家人把他送回这农村老屋。
  天渐渐地暗下来,病人好像有气无力的说着什么,老伴让一双儿女仔细听听。只听得病人说:“这稿子不能这么写,思路不对……”,过了一会儿又说:“唉,这么写就对了,可别写长了,三四百字就够,长了不好用……。 ”再听又没有动静了。儿子高军、女儿高燕各高声呼喊着:“爸爸、爸爸,你醒醒,有什么话慢慢说……”。可是再也没有听到爸爸一句话。
  老伴的含着眼泪说:“老高啊!到死你也没忘了你的稿子。 ”说完已泣不成声。
  下午6点多钟,房子外面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屋里的人嚎啕大哭起来,脸上的泪水比外面的雨水还要大。他们再也唤不醒逝去的亲人。
  让我们记住这个时刻吧:2015年3月31日下午6时。高玉才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64岁。他是刚刚退休的平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写了一辈子新闻稿的“土记者”。

新闻比他的生命还重要


  高玉才同志热爱新闻工作胜过他的生命。
  1952年出生的他,上学时,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读完了初中就再也没有升学的机会。可他不甘心让学来的知识与糠菜一块烂在肚里,他要让它们发挥出作用来。
  他学科技种田,县农业局选拔他当植保站的棉虫测报员,他披星戴月蹲在农田里,做好每一株棉花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天气状况、气温、墒情,为防治病虫害提供准确的情报,让喷洒的农药达到最好的效果。后来,他把这些工作成果写成材料汇报给上级有关部门,有些登载在内部文件上,有些还发表在报纸上。这让他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又有了新的希望。他要写新闻稿,把农村中的新鲜事告诉外面世界。
  1990年6月,笔者任平原县委宣传部部长时,高玉才同志已经在报道组当上了党报通讯员,不仅在平原,就是在全省、全国都小有名气。
  笔者上任不久,就和分管新闻工作的副部长赵培山、报道组的高玉才商量办一期全县各乡镇的报道骨干学习班。办法就是以老带新,边讲课边实践,具体工作由高玉才同志负责。每天上午,高玉才等报道组的同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课,然后帮大家研究题目,下午就分头采访写稿。高玉才晚上备课,上午讲课,下午和大家一起采访写稿。常常顾不上吃饭喝水。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学习班的学员们边学边写,写了40多篇稿子,发到报社后,陆续被省市党报采用30多篇。
  1991年春天,正在小麦拔节的时候,县里有一项比较大的宣传任务,他要陪同报社来的记者采访,有十几天不能回家。那时,高玉才虽然在县委报道组上班,可还是农村户口,家里父母年龄大体弱多病,两个孩子年龄小正在上学,高玉才心挂两头,一头是在县里写稿,一头还要回家种地。这十几天回不去,家里的麦子地里杂草长得很疯,他家属打电话让他赶紧回去一趟。高玉才回不去,心里很是着急,他就捎话给家属:里屋窗台上有一瓶除草剂,你兑上水用喷雾器打一打。高玉才的家属没什么文化,看到窗台上有两个药瓶,就伸手拿下来,打到了麦地里。高玉才完成任务回到家一看,傻眼了。他亲手播种的2亩多小麦比别人家的麦子矮了半截,他赶忙跑到屋里看窗台上的农药,两个瓶子都不见了。高玉才明白了,那两瓶农药,一瓶是除草剂,一瓶是矮壮素,在麦子拔节的时候打上矮壮素,麦子还能长吗!这一年,高玉才家打过矮壮素的麦子几乎绝收。
  高玉才在县委报道组当报道员时,机关宿舍没房子,他就在外面的招待所借住了一间,有一天,他外出采访回来,发现房间的门锁换了,他个人的东西在门口扔了一地,一问才知道,因为欠了房租被扫地出门了。他在收拾个人物品时,发现自己积攒多年的两本报纸剪贴不见了。高玉才心疼坏了,他抱着简单的行李来到报道组办公室。他说:“别的什么东西丢了我都不心疼,可我的剪报本怎么能丢呢! ”说完,这个黑黝黝的鲁北汉子抱着头趴在办公桌上,竟然哭了起来。
  当时,高玉才还是临时工,工资低、待遇差,他都不在乎,但是唯独不能没有写稿的地方。为留住这样一个特殊的人才,县里领导从全县千分之四的非农业指标中为高玉才办理了农转非,自此,高玉才更是一心扑在新闻事业上。全县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的用稿量年年有新提升。县委报道组改为新闻科,高玉才同志任新闻科科长。从这年开始,平原县新闻科年年被《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评为先进集体,高玉才同志年年被省市宣传部门评为先进个人。新闻成了高玉才同志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他觉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把根深深扎在群众当中


  高玉才同志把根深深地扎在群众之中,打牢深厚的工作基础。
  搞新闻的同志都知道,要又好又快的写出好新闻来,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吃透上级精神,一头是吃透基层情况。高玉才同志和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父母、妻子、孩子都在农村,都是农民。他的家庭和千千万万个农民家庭一样,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他了解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他每天忙完工作,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都要赶回家。每个星期都抽时间到乡里去转一转、问一问,群众在忙什么,有些什么反映,他做到了如指掌。因此,他写的稿子多是反映“三农”方面的,针对性很强,上稿率很高,往往是报社正缺这方面的稿子,他写的稿子就到了报社。
  1992年,平原县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的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养鸡专业户、专业村不断涌现。(下转4版)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生命写稿的“土记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