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农故居
1939年8月,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在陵县糜镇的王举家村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消灭20多名日军,抓获1名日军俘虏,缴获了10余支轻重机枪和一批弹药。但不幸的是,年仅29岁的敌工部部长董秋农同志壮烈牺牲。
周恩来批准他参加八路军
董秋农 (1910—1939),原名董万丰,出生于辽宁省金县二十里堡的韩家村(今大连市保税区)一户殷实人家,幼年在二十里堡私立小学读书。时人评价他天资聪颖,有正义感,爱打抱不平。
1928年,董秋农在旅顺二中读书时,日方校长要求学生每天举行面朝东方“向天皇致敬”的仪式,他组织同学罢课以示抗议。因被校方列入黑名单,董秋农不得不于1929年转到北平弘达中学就读。
1933年,董秋农东渡日本,考入神户商业大学经济系。 1937年,他从日本回到家乡,看到人民在日寇统治下过着凄惨的生活,便瞒着年迈的父母,义无返顾地奔赴向往已久的陕北延安。冲破层层封锁到达太原后,董秋农身无分文,在同学的帮助下,他寄身于太原西北实业公司当了一名雇员,等待前去延安的时机。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董秋农和好友张友萱先后两次到八路军太原办事处要求参军。由于他有留学日本的经历,又无人介绍,都被拒之门外。
9月,日军开始侵略山西、山东等地,董秋农第三次报名入伍。他向负责人南汉宸慷慨陈词,说自己虽是留日学生,但更是东北沦陷区的青年,深受日本侵略者迫害,向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步行上千里来到太原,目的就是参加八路军,实现打鬼子的愿望。南汉宸被他的真情陈述所感动,立即向正在太原的周恩来请示。周恩来批准了董秋农的请求,让他去五台县的八路军总司令部报到。就这样,董秋农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朱德与彭德怀介绍他入党
来到八路军总部后,董秋农被分配到敌工部工作,负责搜集、翻译日文资料。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准确地翻译情报,并结合留学日本时了解到的情况作出判断,为总部领导分析敌情、研究作战部署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平型关大捷”所截获的日文情报和资料的翻译就有董秋农的功劳。
1938年初,八路军总部派董秋农参加战地巡视团,到冀南平原一带检查部队工作,并参加所在地方的战事活动。董秋农发现,八路军的对敌喊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日军听不懂,瓦解敌军军心的力量不够。他从前线回来后,向朱德总司令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议把自己在留日期间接触到的日本诗人谢野晶子的反战诗句,应用到对日作战的前沿阵地,用日语向日军朗诵,以此配合我军对敌“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喊话。
朱德听后,认为这套办法很好,可以试一下,当即批准他召集一个对敌喊话小组,由他负责。喊话内容是谢野晶子反战经典名诗《啊,弟弟你不能这样死去》——“啊,弟弟啊!在战争中你不要死去!去年秋,你父亲有病死了,留下你的母亲,痛苦地把亲儿送到前线,而她独身空居。有谁在门帘后,暗暗涕泣,竟是燕尔婚媳。梦魂不忘音容在,相伴十月两相离。清冷少女这颗心,如有此生独有你。又有谁可依?劝君健在莫死去! ”“日本士兵们,原文的诗句很长,我们只说重要的几句,就是‘劝君健在莫死去’。请你们不要再为日本军阀卖命了。寻找机会到我们这边来,活下去,以后好和你们的家人团聚! ”董秋农这套对敌喊话的内容与方式一经前线实验,效果非常好,对方阵地的枪声一下子全哑了。经总部研究,决定将这种战场喊话在全军推广。后从各地送上来的材料看,该办法效果明显,有不少日本军人前来投诚。总部又根据董秋农的请求,组织投诚的日军士兵负责战场喊话,反战效果愈加明显。
董秋农工作时专心致志。有次深夜,他仍在办公室里伏案撰文,刚好朱德总司令值夜,走进他的办公室,在他身后站立3分钟,董秋农竟未发觉。为此,朱德向全军通报,对他进行嘉奖。
1938年初,在朱德、彭德怀的介绍下,董秋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善做反战工作的敌工部部长
1938年9月,因董秋农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组织上派他到冀鲁边区的肖华部队工作。10月,八路军成立东进抗日纵队,董秋农被任命为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他到任后,锐意改革对日军的瓦解和争取工作。当时,日军指挥官非常害怕我军的战场喊话,为了阵前不让我军有喊话的时间,双方一对阵就是猛打猛冲,企图以枪声、炮声压住我方的喊话。
董秋农针对上述情况,又组织喊话小组刻写和张贴反战材料,包括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国内外形势等。他还印发了汉日两种文字的“特别通行证”,凡日军士兵手中持有此证者,可以随时受到我军及地方政府的收留。董秋农还派人把这种“特别通行证”抛撒在日军的行军途中、宿营地、碉堡以及日军驻地的大街小巷。
我军对敌斗争的各种措施,将日军上下级关系搅得非常紧张,上级军官不准下级士兵阅读我方宣传材料,不准私藏我军散发的“特通证”。但士兵们偷着看我军的宣传品,有的人还把“特通证”缝制在衣服的夹层中,很多伪军官兵也跟着效仿。对此,日军高层设置督战队,一查到日军士兵作战不力,或私藏我军宣传品和“特通证”者,就当场枪杀或给予严厉处分。
鉴于此,董秋农又做了补救措施。他在日军驻地建筑物的醒目处书写反战诗歌,书写我军的优俘政策,书写到我军阵地投诚的简便办法等。日军官兵不论在哪里,都能看到我军的反战标语。
董秋农对主动投诚的日军士兵,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对于一般俘虏,按八路军总部规定,在向他们宣传我方政策的同时,让他们吃好住好,晚上观看我方演出的反战话剧,从生活上、思想上慢慢对其感化。
王举家伏击战中壮烈牺牲
1939年农历八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得到情报,有一辆日军汽车要从德平至陵县的公路上经过,这是我军消灭敌人的一次好机会。政治部主任符竹庭、敌工部长董秋农带领战士们奉命执行这次伏击任务。
我军在王举家村东、陶家村南设伏。这里是两村之间的一片苇塘,北岸是土公路,指挥员符竹庭和部分战士就埋伏在芦苇之中,我军临时机关安排在王举家村的农户家中。
不多时,爬到院内大槐树上的侦察员朝屋内报告:“鬼子进了埋伏圈。 ”霎时,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进入伏击圈的鬼子慌忙下车,有的向苇塘退却,有的躲到汽车后负隅顽抗。
为了让躲在车后的日军投降,及时缴获日军汽车上的情报资料,董秋农提着步枪跑出机关驻地,冲到了前沿阵地上。他用日语向敌人高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不料,被藏在汽车底下的一个日本兵打中了胸部……
战斗结束后,董秋农烈士被埋葬在了糜镇王举家村北的坡地上。 1998年4月,董秋农遗骨迁回故里,重新安葬在金州区烈士陵园。同年8月,董秋农塑像举行了落成典礼。
(齐宝江、李照明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