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层冰堆雪一枝梅
——记德州籍著名书画家鲁秋先生
作者:赵红卫尹滨周坤

鲁秋(右三)与本报采访组合影。





  

个人简历


  鲁秋,原名冯长收,1948年生于禹城市张庄镇洼里冯村,现定居北京。
  结业于清华美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高卉民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专项研修班。职业书画家,中国冷香画派领军人。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珠江书画院副院长、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大资源艺术传媒学院特聘教授等职。
  2月 9日,持续了 11天的“鲁秋·冰雪梅画展”在广东梅州市文学艺术中心落下帷幕。鲁秋先生以画冰雪梅花见长,开创冰雪冷香画系。在他的笔下,冰雪压枝头,梅花傲然立,充满灵性,仿佛置身其间,无不令人称赞道奇。
  书画展上,共展出鲁秋先生的冰雪梅花作品百余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书画展由德州日报社、梅州日报社、梅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开创了广东、山东两省地市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先例。
  鲁秋原名冯长收,自开始专攻梅花后,取名鲁秋。鲁,寓意不忘生养自己的山东故土;秋,他梦想在自己人生的秋天,有一个好的收成,使自己变成艺术的富有。

绽放酷寒时,梅香扑面来

  1948年,鲁秋出生在禹城市张庄镇一个叫洼里冯的村子。洼里冯,顾名思义,因村子坐落在洼地里而得名。一下雨全村被淹,甚至出门就能摸鱼的情景,鲁秋至今印象深刻。
  鲁秋先生自幼酷爱书画,早在读小学时,他的绘画才能已崭露头角。没有笔墨纸张,他以树枝当笔,以大地为纸,鲁西北平原上的乡村风景成了幼小的他创作的源泉。当时的宣传画、伟人像、小人书中的各类人物插图都成了他临摹的对象。幼小的他无忧无虑地画着,在家乡那巴掌大的天地中,他成为四邻八乡的绘画 “小名人”。然而,生不逢时,文化大革命让他升学、进修的梦想成为泡影。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鲁秋因为当时被打成反革命黑帮分子的班主任刘老师鸣冤而受牵连,被村里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拉回老家揪斗、掏厕所、挖湾泥……被莫须有的罪名打成了 “反革命”,上学读书成了鲁秋最大的奢望与梦想!
  1969年初冬,鲁秋步入人生最低谷。为摆脱政治上的迫害与不公,为寻求一个平等安静的生活环境,鲁秋毅然决定弃家出走闯关东。
  他漂泊来到了吉林蛟河县大青背一个山村——新村二队,投奔一个远房亲戚。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投靠的这位亲戚当时也是被专政的对象,安身落户成为泡影。无奈,他只得另寻生路。他拿起画笔走乡串户,为山里人画炕琴、厨柜、人物头像、装饰画。一到冬季,漫山遍野白雪皑皑,大雪封路。下大雪时走在路上,通常不到5分钟,回头一看,来时的路已被风雪压盖。但为了生计,身着单薄的鲁秋只能冒着刺骨的寒风,趟着没膝厚的大雪前行。一次,鲁秋搭乘一艘小船摆渡过松花江一条支流,刚到对岸冰上,还没踩稳,一个趔趄滑进冰水里。厚重的棉裤被冰水完全湿透,常人难以想象的寒冷透彻他的身体,这一次险些让他丧命。鲁秋先生说,与其说他画画挣钱糊口,倒不如说他要在这举目无亲的关东大地苦苦寻觅生存、立命之路!
  在东北,当地人对没有户口的外来谋生者有一个称谓——“盲流”。当时,无论走到哪里,鲁秋的身份都会被当地人低看三分,并且还要时刻防范被遣送回老家 (当时地方政府责令相关部门收容盲目流动人口,分批遣送回原籍)。鲁秋一直为之惶惶不可终日,直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鲁秋仍心有余悸。那时的鲁秋不知道这样的生活究竟会持续到何时,更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希望在哪里。他居无定所,生活没有基本保障,他夜宿过牛棚,一度和那些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相伴,住在马架子房 (即地窝棚,人们为御寒在山里搭建的临时住所)里过着半原始人的生活。他受尽了磨难,吃尽了苦头。生活尽管如此艰难,鲁秋依然坚持着、奋求着、渴望着,他相信自己总会找到安落生存的所在。
  1972年冬天,鲁秋辗转来到长白山脚下的浑江山区湾沟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和平大队会计马金先,在他的举荐下参加了一个庆元旦文娱联欢晚会彩排现场。由于当时一名二胡演员请假回城,鲁秋临时顶替上台演奏。他调好琴弦,只听一曲凄婉的 《江河水》如诉、如泣,继而悲愤而又控诉地荡漾开来,鲁秋是用心音向人们宣泄自己的遭遇与不幸,琴人合一。他将所有的委屈不甘都倾注到二胡声中。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全场一片静寂,所有人默默地注视着他,探究他的来历……
  这一年的春节,父母写来家书。父亲说,无论如何,回家过团圆年。可是,鲁秋连单程的路费也没有。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他寄回家一副条幅: “塞北天南心相依,寄书笔墨舒深情。”
  “人回不了家,就让这笔墨陪老人过年吧。”大年初一,鲁秋走出马架子房,双膝跪地,朝着西南故乡的方向,给父母磕头拜年。
  天无绝人之路。一次,他像往常一样,带着绘画用具,走村串户敲开一户人家。开门的是镇上的文教助理孙守和,鲁秋说明来意,询问是否需要画人物肖像。孙守和问他: “你可会画伟人像?”鲁秋说会。两人谈得投机,鲁秋把自己的经历一一相告。孙守和听后,十分同情鲁秋的遭遇,便和马金先会计一同向大队介绍了鲁秋的情况,并推荐他在湾沟镇和平大队安家落户。至此,他摘掉了 “盲流”的帽子,总算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为此,他兴奋得彻夜未眠。 1973年秋天,所在大队领导为他上报请示,单独落户并安排到平川中学担任代课老师。
  机遇再次垂青。 1974年,湾沟镇、公社联合举办春季运动会,鲁秋画了长达几十米的运动宣传画,被前去观看运动会的镇、社党委及市人民银行的领导看中,鲁秋的人事关系被直接落在了信用社,结束了代课。从此,鲁秋时来运转。
  鲁秋因擅长绘画酷爱文学,被调往北京由农总行主办的 《农村金融》杂志、 《中国农金报》任美编,并被派任该杂志报社吉林记者站站长。
  1985年,已近不惑之年的鲁秋考取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画兼修。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受到画坛诸多前辈的倾心授课与指导,使得鲁秋的画艺日渐纯青。求学3年里,他深刻领略到了传统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花草、人物、山水、走兽都有涉及,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下转3版)
   □本报记者 赵红卫 尹滨 周坤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层冰堆雪一枝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德行天下天南地北德州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