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0320期 >> 第12版:闲情
阳春三月放纸鸢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桃红柳绿,风和日丽,正是放飞风筝的好时节。
  风筝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过去,风筝又称纸鸢,也称鹞子。古书上有:“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云”和“公输般变木鸢,以窥宋城”的记载,足以说明风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说,五代时的李邺,曾在宫中放纸鸢为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弦,风吹竹弦,发出如弹拨古筝般的声音,于是便得“风筝”之名。
  清人高鼎的 《村居》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放学归来兴致勃勃放风筝。读着读着,一幅清代的“早春图”仿佛展现在人们面前。
  《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风儿正大,黛玉接过紫鹃手里的风筝,将线放到尽头,而后又感叹地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紫鹃把线一下绞断,希翼风筝将黛玉的病根带走。宝玉见了,说道:“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它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作个伴儿罢。”遂也剪了放飞。在多情的宝玉眼里,风筝也是怕孤单的,也可见他的真心。
  古时候,风筝是代表美好的物件,寄于情,寓于情。在《洛神》中,才子曹植就是靠一只风筝敲开了甄宓的心扉。他在风筝上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盻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以风筝寄情诗,也只有曹植这样才华横溢且浪漫的人才能做出来。
  现在,风筝的品种更为多了,有鸟类、虫类、水族、脸谱类等风筝;有长串、桶形、排子状的风筝。放风筝,也渐渐演变成一种高雅的文化,并逐步形成北京、潍坊、天津和四川为代表的四大流派,有的地方还举办大型的风筝节,来弘扬国家的传统文化。
  人们之所以喜欢放风筝,是因为握在手中的线放开去,任那手中的轱辘转动,如同放开心的束缚,那风筝连同心,会放飞得更高、更远……
  □陈景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阳春三月放纸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闲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