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一方,麾下人才济济,有隰朋、宁戚、王子城父、宾胥无、东郭牙五位谋臣武将,人称 “桓管五杰”。据 《春秋战国·帝王世系表》记载:隰朋是齐太公姜尚15世裔孙,姓姜。被赐封于平原隰阴 (今山东临邑)为大夫,世称隰阴大夫。明代《临邑县志》明确称隰朋是临邑人。
齐襄公十二年 (前 686),齐国发生政变,国君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继位,世称齐桓公。
鲍叔牙向齐桓公建议:“如果您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您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齐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和管仲谈论称霸之术。管仲说: “国君欲成就大业,必须任用五杰: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刚柔相济,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负责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任命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在广阔的原野上使战车不乱、兵士不退,擂鼓指挥将士冲锋陷阵,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统帅三军。能断案公道,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者,我不如宾胥无,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他为大谏之臣,主管监察谏议。想要富国强兵有这五位就足够了,想要成就霸王之业,还需要我管仲筹划。”桓公听从管仲建议,令五人各掌其事,并拜管仲为相。从此,齐国渐渐发展成为一代霸主。
隰朋任大司行之职后,为齐国外交政策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贡献很大。 《春秋左传》中有他很多记载,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平晋之乱。
齐桓公三十五年 (前651),晋献公病逝,晋国发生内乱,隰朋统率诸侯国联军平定了晋国之乱,与秦穆公共同迎接晋公子姬夷吾回国,是为晋惠公。第二年农历四月,隰朋又作为众诸侯国联军的统帅,与周王室的代表周公忌父及大夫王子党共同为晋惠公举行了立君典礼。
僖公十二年 (前648),隰朋代表齐国主持了晋国与戎狄之间的谈判,以抵御威胁中原的外来入侵。 《左传·僖公十二年》中记载: “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意思是说,周平王因为戎人的战祸缘故,攻打王子带。这年秋天,王子带逃奔齐国。冬天,齐桓公派管仲让戎人与周王讲和,派隰朋让戎人与晋国讲和。随即,隰朋又会合诸侯筑城于缘陵,把备受荆楚淮夷侵犯压迫的杞国迁至那里安置,进一步巩固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他不仅有拥立和 “维和”之功,并且足智多谋,是辅佐的良才。
齐桓公二十六年 (前660),齐桓公、管仲、隰朋率兵北伐孤竹国 (今河北卢龙)、离支国(今河北迁安),经过半年多的征杀伐略,彻底征服了山戎与孤竹、离支。山戎献金 (铜)表示归服,而孤竹国和离支国则从此灭亡。齐桓公春季出征冬季返回,军队在半途中断了水,隰朋献策说: “蚂蚁冬天居在山的阳面,夏天居在山的阴面。它们近水而居,顺着蚁穴挖下去,必能得到水。”于是,将士们顺着蚁穴挖掘地下,果然得到了水源,忍不住欢呼雀跃。
据 《管子·戒篇》中记载,管仲病重,齐桓公前去探视,询问万一其病不治,谁是继任的最佳人选。管仲答道: “隰朋可以,隰朋的为人,眼光远大,而能虚心下问。其志也,愧不若黄帝……举重而若轻,只有隰朋能够做到。且隰朋在家不忘公务,在公门不忘家事。侍君无二心,也不忘自身。用齐国的货币救济过路的难民,受惠者却不知道是他做的。隰朋是大仁大德之人。我认为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只有隰朋。”但是,管仲接着又哀叹说: “天之生 (隰)朋,以为夷吾 (管仲)舌也。其身死,舌焉得生哉?”他预言隰朋也将不久于人世。果然,在管仲去世十个月后,隰朋也去世了,齐桓公痛失良臣,痛哭不止。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隰朋,将他的封地称隰阴县。隰朋的曾孙就是著名的齐国大夫隰鉏,在周襄王二十七年 (前635)齐后庄公姜光执政时期为上大夫。隰朋的后裔子孙中先是分衍为隰氏、阴氏,后来,又分衍出了朋氏、鉏氏。所以,隰、朋、阴、鉏氏四个姓氏,皆为隰朋的后代。如今,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临邑至今仍存在朋姓。
□孙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