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王志伟摄
“2650亿元、10%,真的太不容易了! ”2月5日,在市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上,不少代表委员特意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圈点出这两个数字——2014年德州GDP和增速。
受“三期叠加”等因素影响,我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主要经济指标却仍然逆势平稳较快增长,各项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与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后期进入新常态不同的是,德州尚处在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的上升通道,产业层次较低、集中度不够,转方式、调结构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更大。新常态下,德州经济发展新动力从何而来?要如何挖掘、培育和激活新的增长点?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科学看待经济增长速度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特征是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实质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既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又要立足德州实际,努力做到调整不减速、量增质更优,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
“这要求我们必须科学看待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 ”市人大代表、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认为,新常态绝不意味着放慢脚步,不唯GDP绝不是不要GDP,不唯速度绝不是不要速度,不能乱作为绝不是不作为。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整体需要提质增效的基本市情没有变,扩总量、提质量、增实力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放松发展要求、减慢发展速度、降低发展质量。
市人大代表、齐河县委书记孟令兴认为,作为德州来讲,大发展仍然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实际,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就没有根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但新常态下,一味沿袭传统模式,显然难以保持加快赶超的发展速度,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德城区委书记刘长民认为,必须抛弃不适应新常态的思维惯性,冲破影响跨越发展的常规套路,在发展理念、工作思路乃至心态上实现根本转变,不断提高用改革思维和市场办法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今年是陵城区撤县设区第一年,千年古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陵城区决策层看来,新常态下迎来撤县设区的机遇,可谓“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市人大代表、陵城区委书记马俊昀认为,陵城区将借此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解放出来,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市人大代表、夏津县委书记王春利认为,回归新常态,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夏津县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前期没有发展起来,但与之相对应的,我们付出的环境代价小,留下了一片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桑树群;我们也储备了一批创业能人,培训了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一种企业家精神;适应新常态,就是在优胜劣汰中促进传统产业晋档升级,适应新常态,就是在迎接挑战中促进生态产业强势崛起。
向创新要新动力 新常态下,“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当前,我市科技创新效果还欠火候,创新驱动能力有待提升,但是,自从去年我市转变工作指导方式、探索科技金融融合创新推进产业发展的路径措施以来,正逐步构建起科技创新、投融资新载体,提高了在产品市场、科技市场、资本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让我们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做到了江北最大的聚氨酯鞋底生产企业。 ”市政协委员、德州鑫华润聚氨酯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玉芳谈及此,颇为自豪,她认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在回落,但是对生产力的要求却是越来越高了,“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鞋底,但我们不再以速度论英雄,而是讲究发展质量,从加大科技创新入手,练好内功,早日完成转型,成为新常态下的强者。”
纺织业,作为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对新常态的到来,感受最为明显。市政协委员、夏津新时棉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传良认为,目前纺织行业已经进入了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增长速度的减速换挡,企业必须在加快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大力气。“在今后投资方向和结构上我们要更加关注技术改造、科研创新,向产业的高精尖方向发展。 ”
市人大代表、宁津县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经理刘立新认为,对于企业而言,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意味着要加大创新驱动,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此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比如我们宁津的电梯产业,控制系统大部分是从日本进口,真正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发展就要受到限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自己搞研发,我们现在正与多所大学合作,攻克这一难关。 ”
“要进一步加大招研引学力度,力求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某些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有更大作为。 ”市政协委员、庆云鼎力集团总经理刘洪恩认为,必须以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为根本路径,强力推进产业升级突围。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新常态”要求寻找发展新动力,创新发展新路径,而这些都离不开改革的保障。
王春利认为,深化改革对稳步步入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深化改革更有利于解决进入新常态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深化改革,必然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心’;又坚持战略思维,彻底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保持‘平常心’。 ”
“中央、省一系列稳增长、促转型的政策陆续出台,德州市列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市,全省‘一圈一带’战略规划深入实施,陵县撤县设区、‘四区联动’格局加快形成,政策叠加、优势明显,必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马俊昀认为,从这个层面来看,德州既是改革受益者,同时,在许多领域也必将成为改革的先行者,必须加快在改革中释放红利,实现经济更大跨越。
改革有助于形成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014年德州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和转变管理方式164项,压缩审批环节32个,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办理时限最短的市之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实有市场主体增加到23.9万户,同比增长了17.1%,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通过改革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该放的权力要放到位,更多运用市场力量、依靠市场化改革的办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市政协委员、乐陵市海天集团董事长冯振全认为,必须逐步建立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公平有序的有效市场,让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真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开始,我市将致力于破解营商环境难题,制定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四张清单”,继续促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真正让老百姓省心、省时、省钱,切实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变化、体会到高效。
□本报记者 任立松 本报通讯员 志勇 砚才 珠峰 传昊 孟翠 孙磊 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