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辽海“北方船”德州原乡人

2005年,高海涛与张海迪在人民大会堂合影。



2006年,高海涛在辽宁文学院与印度作家代表团团长交流。



1992年,全家在辽宁作协驻地——沈阳大帅府合影。



  (上接10版)他的文学研究与批评独具特色,既有思想深度,也有学理品格,如 《当代东北作家论》 《后现代批评的美国学派》《寻找马克思主义批评家》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批评家》 《文学在这里沉思》 《解构的意义》 《精神家园的历史》 《重建批评的 “人民性”之维》 《文艺批评的外省书》等论著、编著和论文,贴近文学实际,突出问题意识,在批评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广泛好评,成为辽宁文学理论批评的领军人物。
  但是,理论批评本身的局限性和对想象力的压制,使他无法感到满足,他开始向散文寻求更高的飞跃,先后创作了 《故园白羽》 《青铜雨》 《美国的桃花》 《贝加尔湖与烟斗》 《西方美人之思》 《苏联歌曲》 《英格兰流年》 《记恋列维坦》 《寻找男孩克拉克》 《南极往事考》 《故乡海岸桃花》等优秀作品以及文化随笔。这些作品厚积薄发,显示了创作理念上的独到创建和艺术手法上的不拘一格,被视为“知识分子写作”的范例,不仅有多篇作品被 《新华文摘》及年度选本转发,还曾荣获 “冰心散文奖”等全国奖项。
  有人评价说,高海涛的散文作品聪慧大气,传承中西合璧的人文价值,别具风格和气韵,在世界文化与乡土记忆之间,显示了一种独立创新的品质,被文坛称作 “真正的大散文”。
  高海涛提出了 “成长散文”的概念,即 “一个有阅历的作者,以散文的形式,集中或反复地,同时又是真诚而深情地叙述了他的人生历程,展现了这一历程的精神价值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这无疑为当下中国的散文创作提供了 “另辟蹊径”的新思路。难能可贵的是,高海涛不仅是 “成长散文”的倡导者,而且躬身实践,创作了许多堪称典范性的散文。
  而踏上翻译这条道路,与高海涛读大学的经历有关。在大学时代,高海涛就开始尝试翻译英文诗歌,他最喜欢惠特曼的 《草叶集》,虽然译完的诗歌没有发表,但是却为他日后从事诗歌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作协工作之后,有个同事和他开玩笑,说: “汉语是你的母语,英语是你的继母语。”也就是这个纯属善意的玩笑,让高海涛重燃翻译的热情,他说: “如果说写散文是我对母语的回报,那么译诗歌就是我对继母语的回报。”
  高海涛有个爱好——收藏英文原版书,这个爱好是他在美国访学时养成的,直到现在,他也经常通过亚马逊从网上邮购。如今英文书已占了他家书架的半壁江山,大约有上千本。高海涛特别喜欢把英文书和中译本对照着浏览,比如马尔克斯的 《百年孤独》,他就对照读了不止一遍,通过对照,他体会到了不同语言之间具体表达的微妙差异,这让他感到快乐,他说: “在我孤寂的批评生涯中,正是年轻时学过的英语和法语给了我信心、勇气和力量。特别是当我一个人在灯下写作书评或论文的时候,英语中的每个单词,法语中的每个音节,都让我倍感亲切和鼓舞。它们就像是远在异国他乡的导师,以类似书信那样私密和值得信赖的方式向我传递着来自欧陆、来自北美、来自历史与当今世界的思想资源和信息。”
  高海涛早先翻译过小说和散文,最后以诗歌翻译为主,重点关注了英国诗人拉金,美国诗人毕晓普,德国诗人里尔克,美籍俄裔作家、诗人纳博科夫,以及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等。
  他的译作 《菲利普·拉金诗选》在2011年获得了辽宁文学翻译奖。颁奖词是这样评价的: “菲利普·拉金被公认为是继T.S.艾略特之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他的诗高扬个性,充满想象力,善于将生活中平凡而琐碎的细节提炼为富于回味的诗歌黄金,绘制出一代英国人的历史环境与精神肖像。评论家高海涛在充分理解诗人的思想背景、生平和艺术追求的基础上,力求贴近原作 ‘抒情而不滥情,伤感而不沉溺’的冷静、忧郁的独特诗风和意蕴,同时注重汉语诗歌表达的节奏和韵律,准确传达了拉金诗歌 ‘情感上温暖,艺术上唯美’的审美特质。”
  近期,他还出版了译诗集 《北方船——我所喜爱的英文诗》,该书一经出版,就得到了读者喜爱和译界关注,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先生,对他的译诗也极为赞赏,称赞他对诗歌精神的弘扬体现了中国东北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不久前,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为这本译诗集的出版召开了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诗歌评论家王加新先生特别发来了书面发言,他说, “高海涛具有深厚的诗学修养,具有在一般学人译者中少见的诗的敏感和语言表现力。这本译诗集贯穿了英美诗歌从浪漫主义到早期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的历程。如果说荷马史诗中返乡的奥德修斯以故乡的语言讲述异乡见闻,可视为一个翻译的隐喻,在海涛的译文中,也恰好有一种 ‘故乡’与 ‘异乡’的对照。他以 ‘故乡的语言’来翻译异乡,而他的 ‘继母语’也使他重新发现了他的 ‘母语’。在这个过程中,归来的水手给故乡带来了新的语言财富。我想,这就是海涛和其他译者对我们的语言文化所做出的最重要的回报”。
“德是故乡明”
  2011年,高海涛被中国作家协会聘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能被聘为评委,既是荣誉,也是实力和权威性的象征。那次评奖,高海涛认识了代表山东的评委,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的李掖平教授,并表达了他想有机会到山东,回德州寻根问祖的意愿。
  而借此次来山东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终如愿回到家乡。在采访中高海涛对记者表示,他这次德州之行是非常愉快的, “虽然是冒昧前来,却得到了德州市作协、宁津县文联以及德州学院有关领导和朋友们热情友好的接待,让他感到不虚此行,大有收获”。在德州,高海涛参观了董子文化园和德州博物馆,对德州的城市建设和文化蕴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董仲舒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发展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宁津,这个有着 “杂技之乡、蟋蟀之都、美食之城”美誉的祖籍地更让他流连忘返。宁津县县长高秀鹏和县委副书记朱秀彦对他的这次寻根之行表示了欢迎,高海涛表示,他为祖辈走出的这片土地深感骄傲,原乡的发展成就和文化传统给了他太多的感动,回辽宁后他要尽自己的努力,为宣传祖籍,歌颂原乡做一点贡献。
  眼下,高海涛的主要工作是做《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主编。
  《当代作家评论》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文学评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这本期刊创办于1984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自创刊之日起, 《当代作家评论》就始终积极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密切关注中国当代文学重大创作、思潮、流派发展的新动向,在30多年的办刊过程中,没有遗漏任何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在国内外文学评论界已建立起牢固的学术权威地位,深受全国广大作家、学者、教授和评论家的喜爱。
  如今,这本期刊已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并在去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不仅给辽宁、东北树立起一个文化建设的优秀品牌,也在全国文学研究界、教育界、学术界产生了特殊而广泛的影响力。
  谈及家乡的文学事业发展,高海涛动情地说,山东既是文学大省,也是文学强省,在这片肥沃的文学土壤里,产生了郭澄清、莫言、张炜等等一大批一流作家。“我希望德州的作家也能从山东这片文学沃土中汲取养分,祝愿家乡再能产生像郭澄清一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家。我将持续关注家乡作家群体的发展。”高海涛说。
  采访结束时,我们请高海涛题词,他略作思考,饱含深情地写下: “德是故乡明。”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和眷恋之情。是的,鲁北大地,有德之州,天南地北德州人,他们的血脉里早已融进了家乡的月光与文化品质,并激励着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创造着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业绩。
  (德州市作协高艳国对此文亦有贡献)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辽海“北方船”德州原乡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天南地北德州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