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风雨大刀魂:郭澄清评传》连载

郭澄清与夫人读书



  (接上期)就这样,我用了一年多的业余时间,把四卷《毛泽东选集》通读了一遍,并对《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篇,进行了重点复读、精读。
  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同时,我还利用工作之便,经常下乡深入生活,并向县委提出申请,要求到基层工作。一九六一年夏天,县委批准了我的申请,派我到时集公社兼任党委副书记。在临走时,县委嘱咐我说:“大量的英雄人物,都是在火热的斗争中产生的,要了解他们,向他们学习,进而争取自己成为一个先进人物。”并说:“群众中有‘宝’蹲不下挖不来;真‘宝’埋在群众的心里,你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是挖不出真‘宝’来的。 ”
  我带着县委的指示、带着毛主席著作、带着安家落户的行李,来到了时集公社。这一年,我们宁津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涝灾,时集公社的四十来个村,土地几乎全部淹没,房屋倒塌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全县的重灾区之一。当时,公社党委为了加强救灾工作,在集体领导的前提下,采取了分兵把口,包片负责制。按照党委的工作,我包下了灾情很重的北六村。
  我进村后,队干部把我领进了三间大北屋。这个北屋,比较坚固,有八户倒了房的社员住在这里,用一个锅轮流做饭;队部办公室也安在这里,一天到晚烟雾腾腾,孩子哭叫,电话铃也一股劲儿地响,简直乱得很。大家为了照顾我,挤了又挤,才在屋角上给我腾出了一尺多宽的一块地方,放下了我的行李。
  安下脚以后,我就围着村边转了一圈。只见村子的四周一片汪洋,村里除了水就是泥,简直是不蹚水不能出门,不泅水不能出村。村里的房子,大部分已经倒塌,社员们有的住在窝棚里,有的住在大车下,还有的就睡在街道上。化肥没的盖,淋在大街上;农具没处放,漂在大水中。经过访问,又了解到:社员的口粮,有的被砸在泥里,有的被大水冲走了;国家发放的救灾物资,因为水深路远,又没船只,全靠肩担、人背、水上漂。运来的一部分粮食,又因磨砸翻了,锅砸乱了,烧柴淋湿了,不是这家磨不出面,就是那家做不熟饭。面对这困难局面,应当怎么办呢?这时,我想到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接着,我打开《毛选》,又重读了毛主席的教导,越读越长精神。我正在琢磨如何发动群众的时候,在村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老大娘的房子倒了,她啥东西都没顾得拿,单抱着毛主席像的镜框跑了出来。这使我很受感动,也给了我很大启发。虽然灾情十分严重,广大群众对党和毛主席的无比热爱、无比信赖,是永远动摇不了的。只要依靠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把群众动员起来,就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于是,我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和《为人民服务》。毛主席的话,激发了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热情,他们说:“一听毛主席的话,心里亮堂了,有奔头了,不能光看眼下的困难,要看到光明的前途。 ”群众很快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了,一个群众性的救灾热潮掀起来了。
  我和群众一起,筑堤挡水保护村庄,挑沟排涝挽救庄稼,冒着大雨抢修房子,蹚着水去运送粮食。劳动空隙时,还要召开会议,个别访问,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由于我体弱多病,天天泥里水里地干,再加上吃不好、睡不好,迈门槛也觉得费力,思想上有时有些动摇。例如有一回去运粮食,路上曾几次误入深水,险些被淹死。第二次又去运粮食时,天阴得很厚,一场大雨眼看又要下来,可是不去运粮,社员就要挨饿。我望着阴森森的天、茫茫无边的水,又想起了上次运粮的险遇,心里有点犹豫。这时,毛主席又好像站在面前教导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于是,把心一横,又去了。
  在抗灾斗争中,村里的干部和群众表现了顽强的斗争意志和高昂的革命精神,对我教育很大。一天,外面又下起了雨,只见窗外雷鸣电闪,风雨交加,又听街上人声嘈杂。当时我的脚受伤了,行动不便,但是我想:“现在每一个能住的房子里,都有几十口人,要是在这风雨中,有的房子出了闪失,就得造成重大伤亡,要是护村堰被风雨打开,整个村子可就毁了! ”我越想越沉不住气,便用一块油布包上脚,拄着一个凳子出去了。到了村边,见有一个为抢救军属伤了腿的干部,正在泥里水里趴着大声疾呼,我一看这情景,心里滚烫,这是多么好的同志啊!我一下子跑上去,紧紧地抱住他,激动的热泪夺眶而出。这时,我扔掉凳子,扯下油布,随着他跳下深水,投入了抢险战斗。还有一回,队长突然病倒了,我的心里突然压上了一块坯。这事是多么需要领头的人呀!正在紧要关头,有一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自告奋勇,代理队长。他举着拳头向群众大声说:“乡亲们!我们有党,我们有社,没有攻不破的八卦阵,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当队长,拥护我的,跟我排水去!”有一位老贫农,自己的房子倒了,他不去管,死守着队里的粮仓不动。有一个党员,他把自己的口粮省给别人吃了,自己挨着饿,拄着竹竿去鼓励群众,战胜灾荒。有一个民兵为了防止敌人破坏,整夜蹲在地主的房子旁边,监视着敌人的行动,刮风下雨也不离开。还有一位妇女,把盖着自己衣物的油布揭下来,盖在队里的化肥上……
  这些英雄的人物,英雄的事迹,激动着我,教育着我,坚定了我的信心,鼓起了我的干劲。使我感到,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战斗,就是天塌下来,也能撑住。也使我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党的干部,只有和群众同甘共苦,共同斗争,才能使群众真正了解你,才能和群众真正从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有一天夜里,我和干部们冒着大雨去检查社员的房子,有一个耳朵不灵的大爷,正在屋里端着灯往西墙上照,可是,东墙上正刷刷地落土,他却没有听见,当时,我一步闯进去,把他拉了出来,我们刚迈出门口,身后一声巨响,房顶就塌下来了。当时老人家双手使劲地抱着我的肩膀,啥也说不出来,只叫了一声“老郭”。这两个字使我非常激动,使我感到我和这位贫农大爷的心拉近了,因为过去他只是恭敬地叫我“郭书记”,这是头一次喊我“老郭”。
  在和群众的共同斗争中,使我亲身感受到了贫下中农炽热的阶级感情,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有一个地主分子,乘我们困难的时候,唆使人民哄抢残秋,并且拨弄是非、离间干群关系,我根据群众的要求,组织群众斗争了他。事后,一位老贫农在我的住处附近守了一夜,我问他干啥,他说:“我怕地主孬小子害你! ”当时,我望着大爷被细雨打透的衣服,只觉得千言万语都哽在心头,但又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一回,正是深更半夜,我正在杨西川庄开会,忽然听见马厂村有人喊叫,我想一定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便立即向马厂奔去。当时,天很黑,并且下着雨,我顾不得一切,踩着泥水快步跑。正走着,忽然从背后赶来两个人,要把我送去。我说:“不用送。”他们说:“不行!你是党派来的干部,我们要对你负责任! ”接着,他们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就一人挎着一个胳膊往前走。走着走着,水更深了,已经淹了人。我正要下水游过去,他俩说:“不行,你的水性不好,要是沉下去,天这么黑,叫我们上哪里去捞你? ”于是,他俩一边一个,托着我游过了深水。这些事情,使我深深感动。我曾暗自发誓:“我一定老老实实为那些朴实的阶级弟兄们服务一辈子! ”
  在这段生活中,我作为党委的一个干部,在与这些英雄的劳动农民的共同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的无畏的革命精神,高昂的革命干劲,他们对党和毛主席的真诚热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耿耿忠心,对阶级弟兄真诚无私的关怀,深深地激励着我,使我提高了认识,懂得了许多过去并不真懂得的道理。使我懂得了阶级弟兄是最亲近的人,阶级感情是最真诚的感情,作为一个业余文艺作者,应当勤勤恳恳地为我们的无产阶级服务,应当积极歌颂我们的阶级弟兄,歌颂他们对党、对毛主席、对革命事业的一片忠心,歌颂他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冲天干劲。
  同时,还使我认识到:一个工作人员,只有老老实实在党的领导下,勤勤恳恳地去为人民服务,才会取得人民的信任和关怀,并且,我还从这次救灾斗争的胜利中体会到:作为一个业余文艺工作者,只有遵照党和毛主席的教导,深入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和工农兵群众相结合,才能有资格歌颂我们的新时代、新人物。过去我总认为自己是生活在农村,长在农村,学习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对农村是熟悉的。尽管领导上曾向我说过:“你参加革命较早,是在革命大家庭里‘飞’大的,不是在生活海洋的最底层‘泡’大的,所以你的生活的底子是不十分踏实的。 ”但当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通过这次排涝救灾的斗争,才使我从生活实践中开始理解了它。例如,我过去的一些创作,第二手的材料多,第一手的材料少;描写事物外貌的东西多,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少。一个英雄人物,他日常的言语行动,并不能完全把他的高贵品质表现出来,他那潜藏在心灵深处的东西,被挖掘出来以后,往往要比他已经表现出来的东西更加感人得多。要挖掘这些东西,就必须长期地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和他们真正心心相印才行。例如,有一位“五保户”老大娘,主动帮助一个光棍汉和一个寡妇结了婚。后来我问她为啥要管这件事,她说:“傻孩子!要不,再等三十年以后,他们又得和我一样吃五保,给队上添麻烦。”显然,我们如果不了解她这个动机,只是把她成全一对美满夫妇的故事写出来,当然是不会很感人的。不过,我在了解她这个动机时,并不是很容易的。开头问她,她只是说“好管点闲事”,要不就说“我看着他俩正好是一对”。后来我和她熟了,她才把思想深处的东西告诉我。由这件事我又联想到其他一些事,才开始意识到:一个真正的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往往都是不肯表露自己的;凡是处处吹嘘和表露自己的人,往往又大都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正是这段艰苦斗争的生活,提高了我的阶级觉悟,积累了生活。在此基础上,我先后写出了《虎子》《篱墙两边》等习作。 《社迷》那本小册子上的十几篇习作,也大都是在以后写成的。
  此后,县委又连续让我参加了三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前后共两年时间。在运动中,我一面工作,一面继续学习毛主席著作,使我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我的习作也有了新的进步。如《公社书记》,就是在参加了第一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写出来的。我尝试着写的第一个中篇《社迷传》,尽管还有很多缺点,但如果没有这段斗争生活,连现在这样的东西也是肯定拿不出来的。
  在祖国的文艺战线上,我是一个刚刚学步的预备兵,我写的这些东西,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党的要求相差很远,与生活中的英雄人物相比,还没有把他们崇高的精神揭示出来。今后,我一定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定遵照党和毛主席的指示,继续深入斗争生活,熟悉英雄人物,了解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人物,努力改造思想,促进自己的革命化,大写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大写工农兵英雄人物。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郭澄清这个讲话所阐述的文艺创作思想,就是当时中国主流的文艺思想,即歌颂。这从他以及他那个时代作家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那时的作家都在实践着这种文艺理论。虽然,在他晚年对这种文艺思想有所反思,然而,他作为那时文艺理论的一个忠诚的实践者的历史,再也无法改变了。我们从他的发言中可以看到,那时的文艺创作根本没有自由发挥的可能性,作家所做的只能是图解政治和唱赞歌。这就不难理解为那次会议所出版的一本《全国青年业余作者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发言选》里,几乎都是这些类似的题目了。比如《大说革命书大鼓革命劲》(古吉华)、《毛泽东思想是我创作的灯塔》(王永顺)、《夺过笔杆子保卫印把子》(陈发松)、《讲好革命故事当好党的宣传员》(吕燕华)、《我唱山歌党定音》(陈有才)、《做党的红色宣传员》(赵景春)、《要写革命文,先做革命人》(刘柏生)、《在学习创作中“突出政治”的体会》(林雨)、《毛泽东思想是革命文艺工作者的灵魂》(朱光斗)、《按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去冲锋战斗》(任斌武)、《学好毛主席著作是文艺工作者“三过硬”的第一要素》(李准)等等。这些发言几乎是一种声音一种调子的重复,是向那个正在逐步建立的以个人崇拜为目标的“文革”吹响的号角的前奏。与国家曾经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显然是背道而驰。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发轫于1965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被随之而来的“反右”政治运动扼杀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由此而遭到了灭顶之灾。而后起者是会从中汲取教训的,他们学会了明哲保身,或者俯首帖耳。只有这么做,他们才能有机会站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奏。那是一个集体失语时代,是中华民族即将走进集体疯狂的时代。即使若吴晗《海瑞罢官》这样的戏剧,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965年,也在劫难逃。至此,再微弱的批判声音,也无法发出了。
  参加这次会议,象征着郭澄清前期文学创作的一个顶峰。不仅仅确立了他在当时中国文坛上的显著地位,同时也为山东省文坛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他为宁津县文坛矗立了一座时代文学的丰碑。可以这样讲,因为有了郭澄清,中国文坛才有了宁津文学这个概念。那时,人们可能不知道宁津这座鲁西北小城,但肯定知道作家郭澄清这个名字。
  今天,参加那次会议的青年作家们,已经从我们的视线里远去。参会的大部分作家到底写了什么,对于后来的年轻人来讲,可能感到非常陌生。可是有两个作家,大家还是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一个是李准,另一个就是郭澄清。
  会议闭幕后,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1966年5月——一场被后人称作“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开始了,当时这场运动被冠之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次大革命对中国的经济、科学、教育、文艺等各个领域,进行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和摧残。提起那十年的文学时,有人这样评价:“十亿人民一个作家,八个样板戏。 ”八个样板戏大家是熟悉的,至今,八大样板戏的经典唱腔仍然时不时地被人们哼唱;一个作家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他是浩然。虽然重新评价浩然文学的声音一直存在,但是他还是因为“高大全”这个特定的符号,被后来的文学思潮所漠视。
  在这个十年开始之前,郭澄清已经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但由于历史原因,都没有留下来。他在晚年写的《业务自传》里,有这样的话:
  196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阙道隆和张羽同志到我河北宁津县家乡,约我写一部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一年多努力,写出了四十万字的《武装委员》,经中国青年出版社审定发排。正在印刷时,“文革”开始,《武》书扼杀,至今找不到手稿。另一部小长篇《三老斗天记》,是写“三自一包”种棉花的陵县劳动模范范洪泉,山东人民出版社定稿,已送印刷厂印刷,“文革”开始后也被扼杀了,至今找不到手稿。
  今天,我们暂且抛开那时郭澄清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等文学本身的问题,单从尊重一个作家的劳动角度来讲,两部长篇小说,都因为“文革”开始而无法正常出版,甚至连手稿都无法找到,这是一种怎样的摧残哪……
(下转3版)
◆黄书恺高艳国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风雨大刀魂:郭澄清评传》连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大刀记】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