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市工商局提出,今年将实施网络交易 “千村万店”战略。计划依托我市特色产业,打造网络交易专业村,催生更多的网络交易经营户,使全市人均网络销售额达1万元以上,网络市场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大关,全市增收100亿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战略口号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传统企业跃跃欲试,准备在网络上开辟新的疆土;一些小有所成的电商,也开始瞄准新的高度;政府相关部门正着手谋划新的蓝图。
对我市而言,电商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相比省内其他城市水平偏低。是什么制约了我市电商发展?在“千村万店”战略提出后,我市企业又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记者进行了调查。
800余家企业“触网”
近来,德州市金斗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莹格外忙碌。原来,去年11月,魏莹带领企业刚刚 “触网”。“触网”后,公司几乎每天都能直接收到市民购买面粉的订单,接单、送货成了企业内部新的节奏。
“之前一些高端产品因为价格高,不被超市认可,很难推广和销售。如今,有了网络销售渠道,高端产品不仅得以推广,而且因为省去一些中间环节,产品成本降低,价格也容易被市民接受。 ”魏莹说,碍于粮油产品不便长途运输的特点,此次“触网”只是针对德州市区。
开微店、在德州市利民网上注册商铺、开通电话订购热线,一个订单就将产品送到市民家中。“触网”短短两个多月,魏莹就尝到了甜头,“不但订单多了,品牌营销力也增强了”。
比起魏莹的初出茅庐,庆云小伙刘明坛在电商界已小有所成。2012年,刘明坛就在淘宝网注册了店铺,如今,他的母婴用品店日销量达四五万元,去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竟高达170万元。
目前我市在淘宝网开设网店848家,其中皇冠店20家、钻级店227家;在天猫商城开设89家店铺,在阿里巴巴官网上注册的德州供应商有19448家。
资金技术瓶颈制约发展
虽然我市不乏诸如刘明坛、魏莹等电商,但相对全市579.6万的人口总量、224611经济户口的总量及网络购物数来讲,我市在网上从事经营、创业的企业和经营者明显偏少。
据了解,我市的企业、经营者、农民普遍缺乏网络交易意识,存在小富即安的心态,不愿意投入资金和精力发展电商业,等靠观望的心态较为普遍,缺乏敢拼敢闯的精神。另外,缺乏专业型网络交易人才,资金短缺贷款难等因素同样制约着我市电商的发展。
位 于 德城区天衢工业园内的淘宝店主李洪亮,就曾遇到过此类问题。他所经营的电子配件专营店,年营业收入过百万。他认为网络交易起量很快,可是做得越好越缺资金。“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资金,经营中资金需求量大,贷款难度高,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积累,发展速度很慢。 ”李洪亮说。
据市工商局调研显示,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网络交易,并不代表这些企业没有意识到或不想发展网络交易。60%的企业表示急需专业技术支持,并希望得到政府在政策上、创业环境上的支持。
此外,网络交易业户之间也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由于我市尚未成立网络交易行业协会或电商商会之类的行业组织,造成业户之间单打独斗,相互之间的经营信息、商业信息无法进行沟通,难以形成合力,制约了网络交易的整体发展。
引导加服务,致力打造“专业村”
为了破解我市网络交易发展中的难题,市工商局曾于去年11月份,主办了我市首届网络交易论坛,通过网络交易成功企业(经营者)的现身说法、专家学者讲座、电商平台授课等形式,营造网络交易氛围,加强网络交易理念的引导,让更多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参与其中。
此外,市工商局还先后在庆云、宁津等县先后组织了多次网络交易培训,万余人从中受益。而日前提出的“千村万店”战略,计划在全市建设20个网络交易市场,并且实施“百村试水”工程,每个县市区筛选8个以上特色产业村,依托传统手工艺、名优土特产品先期试水,成为网络交易发展的“种子”。
为使“千村万店”战略尽快破题,市工商局下一步将在全市系统实施“三个一”工程。即,每一名工商干部职工都要联系一个发展较好的网商,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扶持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网商,帮助其提高运营水平;引导帮助一个适合开展网络交易的商户开办网店。
“通过‘三个一’工程,达到‘以点带面,膨胀发展’的效果,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带动更多的‘淘宝村’涌现。 ”市工商局局长周庆立说。
□本报记者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林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