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近日,市工商局提出网络交易“千村万店”战略,力争全市网络交易市场年销售额突破千亿——
让“淘宝村”扎根德州
作者:尹晓燕本报



  去年底,市工商局提出,今年将实施网络交易 “千村万店”战略。计划依托我市特色产业,打造网络交易专业村,催生更多的网络交易经营户,使全市人均网络销售额达1万元以上,网络市场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大关,全市增收100亿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战略口号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传统企业跃跃欲试,准备在网络上开辟新的疆土;一些小有所成的电商,也开始瞄准新的高度;政府相关部门正着手谋划新的蓝图。
  对我市而言,电商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相比省内其他城市水平偏低。是什么制约了我市电商发展?在“千村万店”战略提出后,我市企业又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记者进行了调查。

800余家企业“触网”


  近来,德州市金斗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莹格外忙碌。原来,去年11月,魏莹带领企业刚刚 “触网”。“触网”后,公司几乎每天都能直接收到市民购买面粉的订单,接单、送货成了企业内部新的节奏。
  “之前一些高端产品因为价格高,不被超市认可,很难推广和销售。如今,有了网络销售渠道,高端产品不仅得以推广,而且因为省去一些中间环节,产品成本降低,价格也容易被市民接受。 ”魏莹说,碍于粮油产品不便长途运输的特点,此次“触网”只是针对德州市区。
  开微店、在德州市利民网上注册商铺、开通电话订购热线,一个订单就将产品送到市民家中。“触网”短短两个多月,魏莹就尝到了甜头,“不但订单多了,品牌营销力也增强了”。
  比起魏莹的初出茅庐,庆云小伙刘明坛在电商界已小有所成。2012年,刘明坛就在淘宝网注册了店铺,如今,他的母婴用品店日销量达四五万元,去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竟高达170万元。
  目前我市在淘宝网开设网店848家,其中皇冠店20家、钻级店227家;在天猫商城开设89家店铺,在阿里巴巴官网上注册的德州供应商有19448家。

资金技术瓶颈制约发展


  虽然我市不乏诸如刘明坛、魏莹等电商,但相对全市579.6万的人口总量、224611经济户口的总量及网络购物数来讲,我市在网上从事经营、创业的企业和经营者明显偏少。
  据了解,我市的企业、经营者、农民普遍缺乏网络交易意识,存在小富即安的心态,不愿意投入资金和精力发展电商业,等靠观望的心态较为普遍,缺乏敢拼敢闯的精神。另外,缺乏专业型网络交易人才,资金短缺贷款难等因素同样制约着我市电商的发展。
  位 于 德城区天衢工业园内的淘宝店主李洪亮,就曾遇到过此类问题。他所经营的电子配件专营店,年营业收入过百万。他认为网络交易起量很快,可是做得越好越缺资金。“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资金,经营中资金需求量大,贷款难度高,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积累,发展速度很慢。 ”李洪亮说。
  据市工商局调研显示,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网络交易,并不代表这些企业没有意识到或不想发展网络交易。60%的企业表示急需专业技术支持,并希望得到政府在政策上、创业环境上的支持。
  此外,网络交易业户之间也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由于我市尚未成立网络交易行业协会或电商商会之类的行业组织,造成业户之间单打独斗,相互之间的经营信息、商业信息无法进行沟通,难以形成合力,制约了网络交易的整体发展。

  引导加服务,致力打造“专业村”


   为了破解我市网络交易发展中的难题,市工商局曾于去年11月份,主办了我市首届网络交易论坛,通过网络交易成功企业(经营者)的现身说法、专家学者讲座、电商平台授课等形式,营造网络交易氛围,加强网络交易理念的引导,让更多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参与其中。
  此外,市工商局还先后在庆云、宁津等县先后组织了多次网络交易培训,万余人从中受益。而日前提出的“千村万店”战略,计划在全市建设20个网络交易市场,并且实施“百村试水”工程,每个县市区筛选8个以上特色产业村,依托传统手工艺、名优土特产品先期试水,成为网络交易发展的“种子”。
  为使“千村万店”战略尽快破题,市工商局下一步将在全市系统实施“三个一”工程。即,每一名工商干部职工都要联系一个发展较好的网商,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扶持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网商,帮助其提高运营水平;引导帮助一个适合开展网络交易的商户开办网店。
  “通过‘三个一’工程,达到‘以点带面,膨胀发展’的效果,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带动更多的‘淘宝村’涌现。 ”市工商局局长周庆立说。
    □本报记者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林红来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淘宝村”扎根德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