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1114期 >> 第01版:新闻
目前,我市已完成6500个村的环境整治,整治率达81%——
乡村文明的德州行动
作者:梁希东任立松本报

乡村文明行动让禹城辛店镇农民有了跳舞场地。



  眼下,徜徉在乐陵万亩枣林的游客惊喜地发现,遍布于枣林小村庄今年换了新装:农村街头常见的“三大堆”(草堆、粪堆、垃圾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如新的墙壁,花木葱茏的街道,平坦笔直的水泥路,许多村民家门口还修建了小花坛,花团锦簇,生机盎然。
  然而,3年前,这里和许多农村一样,还是另一番图景:房屋散乱搭,道路拧麻花,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夏天蚊蝇乱飞,怪味刺鼻,下雨天污水横流,冬天一结冰,垃圾冻得硬邦邦。
  传统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成农村环境治理严重滞后于城市,根深蒂固的习惯,使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普遍而难治理。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123万吨,基本上随意排放倾倒,绝大多数没有得到处理。
  “德州要美,农村必须美,否则建设 ‘幸福德州’就是一句空话! ”我市决策层自2011年提出建设“幸福德州”以来,就一直把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就在这一年,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以此为契机,我市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内容拉开了文明乡村建设的序幕,提出,到2015年,实现活动全覆盖、村村有新貌,70%以上的农村社区(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社区(村)标准。
  “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大事硬事,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实事好事,是幸福德州建设的具体化、载体化、实在化,意义重大。 ”市委书记、市人常委会主任吴翠云的话掷地有声,仅今年以来就先后5次对该活动作专门批示,“乡村文明行动”被视为全市建设“幸福德州”的头号工程、基础工程。

“乡村文明行动”六大内容涉及农村社会方方面面,路要怎么走?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就像一个人,脸上脏兮兮,衣服皱巴巴,怎么文明得起来呢?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单传海说。
  我市首先从环境整治入手,加快了美丽村居建设。按照“五化八通八有”的标准(即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通水、通电、通暖、通气、通油路、通电话、通宽带、通有线电视;有幼儿园、小学、敬老院、卫生室、警务室、超市、中心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全市建成和新建、在建的农村并居社区314个,40多万农民搬进了新楼房。与此同时,我市各级领导带头,上下齐动,集中开展以清理“三大堆”为切入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环境整治行动。他们借鉴城市成熟的环卫工作经验,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每村安排专门的保洁员统一打扫,配备垃圾箱统一集存,每镇配有垃圾车统一清运,再运到县城集中统一处理。
  在德城区,全区集中3个月的时间,开展了全方位、大规模的农村垃圾集中整治活动,按照“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投入16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启动6座垃圾转运站,配备54辆垃圾转运车,设置1356个垃圾箱,按标准配齐299名村级保洁员。
  目前全市配备垃圾桶66766个、保洁员12005人、垃圾转运站82座、转运车396辆,完成了6500个村的环境整治,整治率达81%。
  结合环境整治,我市以 “四德”工程为抓手,村村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同时,抓好“德州好榜样”推荐评选,开展好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村民在潜移默化当中文明起来,多少年来,村民习惯一挥扫帚,把垃圾从自家门口扫到路边水湾里,现在不一样了,村民抽完烟,会捏着烟蒂一直走到垃圾箱。一股文明新风在我市农村地区传播开来,一幅村居秀美人更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鲁西北大地徐徐展开。

  因村制宜,充分运用“无形之手”,一个欠发达传统农区积极探索投入新机制


  在财政收入只有150亿元的传统农区开展 “乡村文明行动”,不少干部犯嘀咕有疑虑: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经济总量,德州在山东、在全国的位次并不靠前,搞“乡村文明行动”钱从哪里来?
  “搞‘乡村文明行动’,归根结底是一个执政理念和政绩观的问题。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不单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只要对群众有利,符合实际,花钱再多也值。 ”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说,德州在财政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用于“乡村文明行动”的资金虽然不是全省最多的,但是投入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却是最高的;3年来,包括 “乡村文明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的资金超过5亿元,仅今年全市就拿出1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县市区乡村文明工作进行表彰奖励。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实践新的投入机制。最近,“朴素的高标准”一词在禹城很流行,这一颇有辩证法意味的新词汇发明者是禹城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之荣,他有这样一番解释:“富则富办,穷则穷办,有条件的打造高标准,没条件的坚持‘朴素的高标准’,因村制宜,不图外表光鲜,要实实在在地让群众自身改变、看得见改变、享受到实惠。”不做硬性要求,不搞一刀切,各乡镇实际情况不同,方法各异。辛店镇前赵村比较富裕,就围绕着村西南的小水湾做足文章,投资数十万,不但清理了水湾,还建起了小广场、文化墙、健身路;房寺镇楼子王村没有集体收入,装饰不起广场,他们就把原来压麦子不用的磙等农具收拾到一块,刻上《朱子家训》上的字句,摆在了广场上,既美了环境,又留住了乡愁。
  齐河县用一个小“策略”创造了一套新的投入模式。在大黄乡大张村,齐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文豪指着街道两旁整齐的白蜡树告诉记者:“树苗是集体出资买的,栽在谁家房前屋后谁管护,待3年成材后统一出售,集体、村民三七分红。 ”这个做法,一举多得:树苗存活率达到了97%,村民增加了收入也增加了责任心,村集体又利用分红购买了垃圾箱,还雇了两名保洁员,实现了乡村文明提升有人管、有钱办,长久不衰。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此赢得群众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短短3年,乡村文明行动成效之大,让人惊叹德州的“快”。
  “只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就能赢得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德州各级党委政府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
  乐陵市云红街道洼里贾村的实践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洼里贾村村头的小广场,过去是村民温国忠的宅基地,由于一家人不在村里居住,宅基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渐渐成了柴草堆的聚集地。 “是闲着堆垃圾,还是利用起来修广场? ”村委会把问题交给了温国忠思考。
  “修广场! ”温国忠的回答毫不犹豫,紧接着,柴草堆清除了,闲置地成了小广场,村民娱乐有了去处,惠及了全村老少。
  “我们做每一项工作、干每一件事都尊重农民选择,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所以工作很顺畅。”禹城市中街道办书记于志祥感触颇深。
  在采访中,记者也感受到了这种“顺利”。禹城市中街道办于庄村是一个年集体收入只有3万元的弱村,但是修建一条760米长的水泥路,却没费劲,秘诀在哪?党员干部带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咬牙凑一凑,凑出35万元;怎样更省钱?大伙儿一起干,出力不要工钱。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随着环境的改善,不少村民不但改掉了不讲卫生的习惯,还自觉担任起维护卫生的义务员。走进武城县四女寺镇东张庄村,房前屋后没有了垃圾,硬化的村路干净平坦,路旁的小菜园果菜飘香,一排排崭新的垃圾桶成为村内最美的风景。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兴堂告诉记者,现在村民很讲究,不但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即使过节放鞭炮,也会自觉把纸屑扫干净,赶集买菜的小贩,收摊时都要找个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了再走。
  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李兴堂很自豪:村民们把瓜皮、菜叶、树枝等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最终还田,酒瓶、铁皮、废纸箱等出售给废品收购站。 “城里都很难实现的垃圾分类处理,在我们这里家家都自觉做起来了。 ”

  整合资源,凝聚优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各方力量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9月15日,天一擦黑,乐陵市寨头堡乡八里庄村的文化广场就响起了《小苹果》的乐曲,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围着一台崭新的音响,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村民将业余生活的丰富归功于 “乡村文明行动”,也归功于乐陵市委宣传部和文广新局。 (下转3版)
  □本报记者 梁希东 任立松 本报通讯员 郝坤 崔珠峰 傅龙 实习生 梁辰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村文明的德州行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