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一宁
我常觉得,微信朋友圈是近年来最伟大的社交发明。人人网和微博这些账号,都太公开、太透明了,谁和谁互动频繁,谁和谁成了好友,都一目了然,就像韦小宝同时被康熙帝和天地会关注了一样,讲什么都施展不开手脚。
朋友圈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需要从蛛丝马迹的互动中,去猜想、挖掘、定义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每次新增一个联系人,迅速地浏览一遍对方的朋友圈后,总能发出“原来他们俩也认识”的感慨,同时也得出“原来他还有这一面”的结论。是谁发明了“圈”这个精妙的说法,它既封闭又敏感,拒绝接纳新成员,又时刻渴望被窥视。
朋友圈最伟大的功能,就是分组,它的绝妙之处在于,你没法判断对方是公开还是分组,还是只有你一人可见。这个功能给了一些人活在平行时空的机会,给了收取不必要的艳羡的权利,也给了从日常生活中叛逃的可能。你能看到的,永远只是一个分组里的内容,就像你辗转听说的,只有故事的一个版本。
或许人都有一千张脸。所以她简洁地回完“去睡觉了”之后,又放下自尊,蹲下身子,去捡另一个人的话头,小心翼翼地问“你在干嘛”;他在“知乎”挥斥方遒洋洋洒洒一番论述后,又起身去茶水间泡一杯速溶咖啡,独自打发又一个加班的夜晚。所以,每次我一不小心,闯进两个圈子的交叉地带,都会格外唏嘘,因为没有防备到陌生人的到来,所以那些亲昵的、生硬的、掏心掏肺甚至套近乎的回复,都还没来得及删除。我置身于他们的互动间,像是参观了一群人熟睡时的面容,既陌生,又脆弱。
有时我也会懊恼地想,朋友圈里,压根就没有朋友啊。真正亲密的人,总是即时性地跟你分享喜怒哀乐,做完美甲就兴冲冲地问你好看吗,打牌赢了60块都要汇报,哪顾得上纠结,到底要为这张抓拍选用哪款滤镜。就像逢年过节,你跟大部分人转发老套的祝福短信,而跟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喜欢的人,却不必假借节日的名头问候,在你们毫无重点、絮絮叨叨的对话间,月亮落下去,太阳升起来了,这便是最具仪式感的“节日快乐”。
真正的感情,从来不是靠点赞维持的,就像存在感,也不是靠刷屏累积的。只是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太过稀薄,才想攥一把叫好声在手里,假装永远身处闹市,永远有人醉笑陪君三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