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徐振国与夫人在石家庄长安公园。
(上接2版)这些,凝聚的都是徐振国的心血。采访时,徐振国的老伴也在场,她,也是宁津人。“两个孩子都是我拉扯大的,他所有心思全在工作上,没黑没白的,都没有时间管我们。”徐振国的老伴笑着说,语气中有些责怪,却又满是心疼与尊重。
徐振国的确是忙碌的。 1999年,大年初一的早晨,饺子还没端上桌,电话就响了起来,徐振国用带歉意的眼神看着老伴——他知道,这一定不是个拜年的电话;他也知道,这盘饺子是吃不成了。而后,徐振国拿起他那用了20多年的医务箱,走出门去。这样的 “新年开端”对徐振国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不管什么日子,无论什么时刻,电话铃声对他就如军号一般。”她说。
徐振国的付出受到了老首长的普遍认可,像开国少将曾美每次外出参加活动时,都点名要求徐振国陪同,他说: “有小徐在身边我就放心。”
徐振国说,和老首长在一起,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他们对党对国对军的赤诚热忱让人钦佩,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让人感动。“老首长们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每天的新闻他们都会关注,并且常有深刻独到的观点,有时候还会讲给我们听。老首长离休后,仍会有一些工作及社会公益活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乐于参加,有时甚至带病工作,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做着贡献。另外,他们都很艰苦朴素,有一次一位首长在院子里拔草种菜,远远望去就像一位朴实的农民……”
直至2001年退休,徐振国在这个院子里整整工作了27年, 27年来,他年年能获得 “先进”的荣誉。几十位老首长、老红军在他的悉心照顾下颐养天年,像曾美、王茂全如今已超百岁高龄。在这里,每每提到徐振国的名字,都会收获老首长及家属的一片赞誉。
27年来,徐振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等老年多发病的治疗方面颇有建树,著有有10余篇重要学术论文并编有两部学术著作。退休后,徐振国放不下已经从事了40余年的医疗事业,受朋友之约,他去往西安医科大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教授课程、带研究生之余,他还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担任医生。徐振国说: “我这一辈子没做什么大事儿,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
如今,徐振国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但他不愿意闲下来。他的手机通讯录上竟有3000余个电话,大多数为找他看过病的人,他的手机仍然保持着不关机的习惯,以便随时为他们减轻病痛提供帮助。在记者采访期间,徐振国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西安人,他说: “这么多年的老毛病,寻医问药了十几年,经您治疗后才有了明显好转,非常感谢您……”
愿家乡人民健康长寿
虽然自16岁时,徐振国就去往了异地,但他感觉,自己的心从未离开过家乡。
目前,徐振国仍有95岁高龄的父亲居于杨西川老家,退休后,他每年都会拿出个把月时间陪伴老父亲。 “老人倔得很,我们把他接到城里住过几次,每次过不了几天就非要回去,他告诉我们,家乡那才是根。”
刚刚过去的9月份,徐振国就是在杨西川度过的,陪伴父亲之余,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邻里老乡瞧病——十里八乡的村民得知这位名医身在老家后,纷纷登门求医,一时间,他家门庭若市,比医院还要繁忙。对此,徐振国回应以精湛的医术与充足的耐心,并且无论认识与否,都不收一分钱。
另外,徐振国不在老家的时候,亦有很多老乡登门求医,他不忍拒绝,就在繁重的工作中抽出间隙,为老乡治病排忧。徐振国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别的也没有,希望用这点本事能帮一下家乡人。”
采访的最后,面对为家乡题词的邀请,徐振国沉思良久后写下朴实而动情的话语: “德州的儿子愿家乡建设得更美,长辈、姊弟健康长寿,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