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县志》载“繁露堂,在今县政府即旧督粮道署东园内,化龙池北。 ”《金志》也有“户部主事桐城阮自华咏繁露堂诗,当年胜景概可想见”的记载,因此可以说澄碧园建于金或金以前。但德州砖城建于明初,澄碧园坐落于德州城东南角,说它始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前后”的记载也是有据可查的。
澄碧园是明朝户部分司署、清代督粮道署官员们的游憩之所。在原民国时德县政府东侧,现市检察院以东、新湖北路以西的地方。
优雅的澄碧园
澄碧园占地四余亩,南北长而东西较窄,呈狭长形。它坐北面南,园门里绿荫甬道至横穿东西的横廓,横廓的西头与西长廊相接,丁字形的幽长连廊,将园子分成了南北两片。
南片老槐垂柳、苍郁松柏,顺西长廊北行,可见荷花池和澄碧堂。清代诗人张庆浩有诗云:“阴阴乔木森千章,野花杂莳纷幽香。园中首辟澄心堂,空庭积翠生清凉”。
荷花池俗称化龙池,曲折逶迤的池中,有一古朴典雅的亭子,名曰伊亭,有红桥三折将伊亭和澄心堂连接。池中可泛舟观鱼跃,步红桥可踟蹰闻蝉声,登上平津馆,回望烟云缥缈中的伊亭,恍若仙境。
澄碧园地处德州东南角,与威严壮观的城墙融为一体,城墙角上的雁塔与澄碧园遥相呼应,为其增光添彩。
登上雁塔,俯瞰澄碧园,更是一种美的享受。沿城墙的南门东街,西可见道厫古建筑群,略向东便是户部分司署衙门古建筑群。特别是道署辕门外,金碧辉煌的三座牌楼,它们成丁字形分立于衙门外。迎门的曰军国重寄坊,东西均为跨街牌坊,东曰司计转漕坊,西曰持筹积贮坊。
吟诗作赋佳所
来往于德州的文人墨客无不来此吟诗作赋。
繁露堂的小院内清幽雅静,置身于此,尘念俱消。嘉庆年间,任督粮道的孙星衍,将其改为平津馆。院内建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两厢房的南山用一道花墙连接,中间月亮门的门楣上,镶嵌着钱咏的隶书“平津馆”三字,门东有《平津馆记》刻石。
《平津馆记》是嘉庆十一年(1806)五月由孙星衍撰文,钱泳书写的一块记铭碑。题额为阴刻篆书“平津馆记”,碑文有隶书12行,186字,落款为“庚午岁重九日五松居士(孙星衍)补题”。其《平津馆丛书》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乾隆年间,诗人曹锡宝游览澄碧园后,写出《澄碧园十二咏》一诗:“笠瓢春晓,伊亭柳浪,长廊塔影,射圃槐荫,壑舟听雨,曲沼荷风,方桥蛙鼓,沧浪夕照,平台秋月,小艇渔竿,东篱花午,环恋积雪。 ”
随着清末运河漕运停止,澄碧园逐渐败落了,至民国、日伪时期多数建筑已倒塌。今日澄碧园昔日的胜景已不复存在,留给后人的,只是往事的沉淀和美好的回忆。
□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