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晚,身在北京的“旗帜哥”收到了一条短信:“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现诚邀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日标识、公益广告征集活动,详情请登录国务院扶贫办网站。 ”
这条短信,让他彻夜难眠。
神秘的“第一人”
10月9日一早,“旗帜哥”查询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咨询电话,表达了要为首个“扶贫日”捐赠1万元善款的愿望,由于当时尚无捐赠专户,他只能将款项先捐赠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据悉,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收到的首笔专门面向首个扶贫日的捐款。
这样的 “第一人”,“旗帜哥”不是第一次做。
9月29日,他成立我市首个个人冠名小额慈善基金——“旗帜天使基金”,并捐出第一笔善款3000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救助困难失独家庭;10月8日上午,向云南地震灾区捐款,他是德州第一人;10月10日上午,他向市慈善总会捐赠6000元现金和10箱食品,成立“旗帜扶贫济困基金”,当天下午,又向省扶贫办捐赠1万元,是我省收到的扶贫日第一笔善款。
短短一个月内,“旗帜”处处飘扬,然而,这个“第一人”本身却颇为神秘,至今无人知晓他的真实姓名。
翻遍公开报道中的种种信息,我们能拼凑出这样的“旗帜哥”:一个在北京从事中草药生意的商人,祖籍德州陵县,10余年间经常从事各种慈善活动,每次捐款,捐款人登记栏中总写上“旗帜”二字。
高调与低调
一方面总是躲着媒体,甚至不愿透露姓名,另一方面每次捐赠行为却都大张旗鼓。因为“低调做人”与“高调做事”的极大反差,“旗帜哥”引来了不少质疑。
面对质疑,他在德州的委托人卢先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旗帜哥”热衷于慈善事业,但认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需要积累起公信力、号召力,“旗帜”才能真正成为旗帜,这个过程媒体宣传起着重要作用。
卢先生既是“旗帜哥”在德州的委托人,也是相识10多年的朋友。卢先生眼里的 “旗帜哥”,睿智、聪明,对信息有着敏锐的掌握和捕捉能力。 “他可以为做慈善一掷千金,掏光身上最后一分钱,毫不含糊。 ”卢先生说。
在卢先生看来,“旗帜哥”是个极其低调简单之人,每次来都背着相同的包,行色匆匆,有时候从北京到德州,待上两个小时,处理完事情,来不及吃饭就又离开了,塑料袋里装着从北京带来的西红柿、黄瓜、苹果,就是他的午饭。
卢先生说,自己曾问过“旗帜哥”关于幸福的定义,得到的答案很简单:“有钱做点善事,这就是幸福。 ”
谁是“旗帜”?
谁是“旗帜哥”?10月14日,广西的朱小梅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寻找12年间给自己和继母捐款 12余万元的 “旗帜哥”,想向他说声谢谢。虽然没有见到“旗帜哥”,但朱小梅表示,只要有音信,就会继续找下去。
就在同一天,“旗帜哥”委托卢先生代表德州乾超兄弟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向山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认捐100万元的协议书,用于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除此之外,还承诺向省扶贫办捐赠价值80余万元的书籍,用于捐助全省贫困乡村的希望小学。
“旗帜哥”积极奔走,协调身边热衷慈善的企业家投资30亿元成立了乾超兄弟能源有限公司,建设新能源农业大棚项目。该项目是山东省扶贫办为地方贫困县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也得到了山东省能源局的大力支持。目前,合作协议已签订,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能为地方带来可观的税收,也能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这种扶贫开发,不是单纯的‘输血’,而是更看重‘造血’。 ”卢先生说。 “公司准备拿出土地、大棚、种子,提供技术培训,并承诺保底回收,扶持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只要是不懒、肯干,就肯定能够摆脱穷帽子。 ”
当问到为什么要以“旗帜”的名义时,卢先生说,“旗帜哥”希望自己的慈善活动像一面旗帜,能带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慈善也能成为一种品牌。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不知道“旗帜哥”姓甚名谁,面对记者的一再询问,卢先生始终不肯透露更多的信息。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旗帜”的低调与高调,行善之人不需要声名远播,但善行本身值得浓墨重彩。
□本报记者 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