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诺奖焦灼症”可以凉一凉
  每年诺贝尔奖公布时,“今年有中国科学家吗”“中国科学家何时才能获奖”等问题,总令一些人焦灼。迄今为止,生理学和医学、物理学、化学三大奖项的得主中只有8张“中国面孔”,且还都是中国大陆之外的华人学者。中国政府这么重视科学研究,每年的投入也不少,为什么中国科学家迄今还拿不到诺贝尔科学奖呢?
  答案非常简单:火候还不到。
  基础科学研究往往是一个不断 “试错”的过程,从开始研究到出成果就很漫长,而且还未必能出成果。成果发表后,要经过同行的检验、评审,在本学科乃至社会的影响力慢慢显现,直到此时,才有可能列入诺奖候选名单。
  对国家来讲同样如此。投资基础科学研究不仅“烧钱”,也“烧时间”。美国堪称诺贝尔科学奖的最大赢家。截至2013年,获得三大诺贝尔科学奖的美国籍科学家有240多人,占全球得奖者的70%。这一数字彰显了美国在全球科研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可数字背后,是美国自20世纪初开始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中,对基础科研的投资一直占全球之首。而且,除政府之外还有各种基金会等非政府机构在基础科研上花钱。
  日本科学家经常出现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常令一些国人 “羡慕妒忌恨”。可是更应该看到,日本与近现代科学技术接触的历史比中国长得多。日本科学界在明治维新后开始与欧美学者密切交流,20世纪初就开始参与国际领先的科研项目,到1949年汤川秀树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期间也经历半个多世纪。而中国科学界与世界同行的交流,不过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
  如果以这个标准衡量的话,中国重视并且成规模地投资于基础科学研究,不过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国力、财力较为充裕后的事,而中国研究人员真正参与“世界级”的科研项目,还不过是最近十年内的事。要中国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就获得“科学皇冠”诺贝尔奖的认可,未免过于心急。
  “诺奖焦灼症”应该凉一凉,要淡定,要耐心,更要改革。火候到了,诺奖的认可还会远吗?
□陈勇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诺奖焦灼症”可以凉一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5 版:看天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