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香(左二)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杨敏摄
在庆云县尚堂镇颊河徐村,有一位女能人,乡亲们提起她,无不交口称赞,她就是刘凤香。
刘凤香,今年50岁,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自己养殖蛋鸡致富后,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把颊河徐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不仅如此,她还热心集体事业,为了乡亲们生活得更好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敢想敢干,成为村里最早的“万元户”
1982年,刘凤香嫁到尚堂镇颊河徐村,丈夫徐希智是普通的农民,一家人靠种地为生。婚后不久,孩子的出生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幸福,同时也增加了压力。单纯种地的收入仅够维持日常支出,生活捉襟见肘。刘凤香开始琢磨着怎样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 “咱不傻也不笨,人家能过好日子,咱为啥就不能?”
经过一番考察, 1989年,刘凤香决定发展养殖业,养殖蛋鸡。当刘凤香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时,却被丈夫提出的问题难住了: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养殖有风险,一旦出现意外,就会倾家荡产。可刘凤香的倔劲儿却上来了,她认准的事,必须干下去。没有资金,她就东拼西凑,借来了几千元钱,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一个养鸡棚,购买了100只鸡苗。没有技术,她就去书店买关于养鸡的书,趁晚上孩子睡着后反复看,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附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这样边养边学,慢慢地刘凤香掌握了一整套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技术。让刘凤香高兴的是,就在当年,她的养殖便初见成效,获益2000多元。
初尝成功的喜悦,刘凤香信心倍增。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虽然几经困难和挫折,但刘凤香都坚持了下来,不仅成为村里最早的万元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户。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2008年,刘凤香建成了现代化孵化车间500多平方米,标准化鸡舍6000平方米,添置自动上水、自动清粪、饲料机组等设备,实现了订单养殖、网上销售,鸡蛋远销天津、北京等城市。
毫无保留,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看到刘凤香靠养鸡走上了致富路后,村里的乡亲们纷纷效仿,建起了养鸡大棚。但是乡亲们没有经验和技术,在养殖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问题。为了让他们掌握养鸡技术,刘凤香将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还把自己的饲养配方、防疫苗物,无偿地提供给他们。
在刘凤香的带动下,颊河徐村的养殖户也从一开始的十几户发展到一百多户。她和丈夫还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把颊河徐村定为发展畜牧养殖业重点村来培植,成立养鸡协会,由丈夫出任会长,统一协调养殖专业户资金、场地、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每天刘凤香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养殖户的鸡舍内进行指导,技术上有了保障,养鸡业在颊河徐村迅速发展。
“刚养鸡时家里困难,连买种鸡的钱都没有,都是凤香无偿提供的。只要我们有不懂的地方,她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解答。 ”说起刘凤香,村民吴大姐很是感激。
“为村子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看到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刘凤香想着再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刘凤香所在的村子和邻村约有2000多人,却没有幼儿园,孩子们上幼儿园要到离家四五里的地方,家长们每天骑车接送孩子,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刘凤香就想,自己可以办一所幼儿园,为大家提供方便。说干就干,今年6月份,刘凤香把自己家一处闲置的院子改造成了幼儿园。
为了方便家长们接送孩子,刘凤香联系了附近的一家电子厂,家长送完孩子可以去电子厂上班,这样,不仅节省了家长的时间,还实现了农村妇女的再就业。
除此之外,刘凤香还把自己门前的一块空地整理出来,添置了音响设备,从网上学来广场舞,带领大家一起跳。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娱乐活动却很缺乏。”刘凤香说,通过跳广场舞,大家身心舒畅了,促进了家庭和谐。
□本报通讯员杨敏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