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中日军机“异常接近”到“陆基反导技术试验”,
中国军队怎样对外发声?
  随着31日外媒记者首次进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中国军队与外媒之间从此又多了一个定期对话的渠道。作为外界观察中国军队发展进程和动向的窗口,中国军队的新闻发布部门宣示政策主张、澄清外界传言、应对突发事件的举动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让我们通过近期的陆基反导技术试验、中日军机“异常接近”等热点事件,看看中国军队怎样对外发声?

“不能光谴责,得拿出证据”

  6月12日下午2点,中国国防部网站公布一条视频,题为“日军机从我图-154飞机左下方危险接近,距离约30米左右”。
  “这是国防部第一次对外公布视频证据。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说,现在的新闻发布已从依托发言、文字的政策宣示、道义谴责,进入到比拼事实、证据以进行法理斗争的阶段。“不能光谴责,得拿出证据。有图有真相。一个证据胜过十次发言。 ”
  这条不到一分钟的视频,12个小时之内,被点击2696万余次,其中70%是境外用户。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媒体大量转载,其中大多数中左翼媒体援引这条视频和相关图片证据,直接引用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原话,质疑日本政府“恶人先告状”。
  “这和之前的新闻发布效果形成了对比。以前记者会常有批驳日方错误言行的发声,但日媒转发我们的声音有限。但这次他们引用我们的视频等证据做报道,向日本民众戳穿了安倍政府为解禁集体自卫权、渲染‘中国威胁’而编造的谎言。 ”耿雁生说,证据的公布,超出了日本政府的预料,日方措手不及,应对失据。
  视频证据出台的背后,是中国军队多部门、多层级密切联动的紧张的20个小时:6月11日上午,中国空军航空兵部队在东海防空识别区进行例行巡逻。 10时17分至28分,中方图-154飞机在我近海有关空域正常飞行时,遭到日2架F-15飞机抵近跟踪,最近距离约30米,严重影响中方飞行安全。
  下午,日本驻华公使向中方提出交涉,称中国空军飞机在东海上空“异常接近”日本自卫队侦察机。在东京,日本政府已向媒体披露此事。
  下午,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接到路透社、共同社等外媒询问,求证中日军机“异常接近”事件。
  新闻事务局立即会同军队有关部门核实情况、研判证据、拟制口径、外交交涉、直至发布视频,创下了近年来中国军队应对重大涉外突发事件的最快纪录。
  这次事件的应对,是中国军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打的一个漂亮仗,但为什么有一些涉外热点问题,很少听到军队的声音?耿雁生说,军事是和平时期国家维护安全的最后手段。如果军队频频发声,可能会导致局势升级,这不符合中国整体的对外战略。 “很多时候,军队引而不发更有力量”。

反导试验“当晚发布信息减少媒体猜测炒作


  最近一周,美联社、法新社、共同社、《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军队的陆基反导技术试验。
  他们援引的消息源,都是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7月23日晚8点左右发布的信息:当天,中国在境内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从世界范围看,反导试验涉及尖端而复杂的军事技术。我们在试验当晚即主动向全世界公开,说明中国军事信息发布机制的完善,军事透明度不断增强。 ”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谭凯家说。
  “试验之前,新闻发布部门就与军队相关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协调,试验成功后及时向外界发布信息。尽管有西方媒体猜测我们试验的意图、技术细节和影响,但总体上比较客观,没有形成大规模炒作。 ”耿雁生说。
  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姚云竹认为,如此及时发布也证明军队各部门之间的情况通报形成了较成熟的机制。
  反导试验、航母、大运飞机等中国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动向,一直吸引着世界“军迷”们的注意,也引发了西方媒体的持续关注。
  “在缺乏信息时,外媒要靠想象力来弥补信息的空白,难免会出现误解。我们提供更多事实,他们的报道就可能会更加真实客观平衡,当然那些故意恶毒攻击、污蔑、造谣的言论除外。 ”耿雁生说。
  从中国首艘航母 “辽宁舰”正式服役至今的不到两年里,国内外媒体从未停止对航母的兴趣,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发言人从不躲闪:当外媒说中国航母技术“山寨”外国,发言人强调“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当媒体问航母会否远航,发言人答“航母不是‘宅男’”;当记者问未来航母建设,发言人掷地有声,“辽宁舰绝对不会是唯一一艘航母。 ”
  针对一些媒体质疑反导试验、航母等尖端技术设备披露信息仍旧偏少,姚云竹说:“军队信息发布,和其他信息发布有区别,其发布前提是不能损害国家安全,这在世界各国都一样。各国军队都要在保障外界知情权与恪守机密、维护国家安全之间保持平衡。 ”

  中国军队面向世界的大门将继续打开

  今年4月,BBC新闻频道播放一部时长近30分钟、名为“新型中国军队”的新闻片,记录两位英国军校学员参加在华举行的国际学员周活动。
  BBC记者获准进入活动举办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全程跟拍中外学员起居、出操、听课、参加军事训练的过程。
  近距离接触与跟踪拍摄为西方了解中国军队提供了绝佳机会。英方学员和记者对中国军队的严格管理感到震撼。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暴行和学员们对那段历史的愤慨,令英国人难忘。英国驻华武官西蒙·莱维在被B BC记者问到是否视中国军队为威胁时,他说 “中国不是敌人”,“如果你看看中国的历史和现在的外交政策,你就会明白中国并不信奉武力干涉。 ”
  制作该片的BBC记者史蒂夫·休利特说,这个活动首次有来自英美军校的学员参加,也是解放军第一次允许西方电视摄像机如此靠近--这本身就是个强烈信号,中国真的在改变。
  “我们的开放,不是依据外媒的喜好做出的被动选择,而是主动作为,是按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 ”耿雁生说。
  与外媒更多互动的国防部新闻发布制度,不过是中国军队对外开放的一个侧面。两年发表一次的国防白皮书、每年八一前夕中外记者进军营活动、访问量日益上升的国防部网站、越来越多中外军队之间的互访和联演联训等都是中国军队日益开放的生动注脚。
  “我们在试图推开中国军队面向世界的这扇大门。 ”耿雁生说,这扇门最初是一条缝,现在逐渐打开。门开得越大,外界看到的信息就越多,认识就可能会更全面。虽然有个过程,但门最终是要打开的。
据新华社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军队怎样对外发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5 版:看天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