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赤诚勤勉将军本色
——记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杨金池
作者:任立松张莹

杨金池(左)与本报记者合影





  

个人简历


  杨金池,1942年 10月出生,宁津人。 1960年5月参加工作,1963年12月应征入伍,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1998年8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虽身为少将,杨金池却是始终保持着低调、朴实的风格,采访之前,我们除了搜到一张证件照和寥寥数语的介绍,其余信息均为零。
  与记者见面之后,杨老有些顾虑,自己仅是和平年代的一个兵,没有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担心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这显然不用 “担心”。杨金池少将22岁入伍,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逐渐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他自称自己 “干了一辈子参谋”,少有大张大阖的传奇故事,但是凭借其踏实、勤勉、敢于创新的品格,一次次出色完成了部队交予的各项任务,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为党、为国家奉献了近40个春秋。

出身贫苦却不甘平凡


  1942年10月,杨金池出生于宁津县相衙镇大刘普村。在那个旧时代,杨金池对于童年的回忆多是灰色调的。
  杨金池的曾祖父为了糊口,曾只身前往北京干一些卖针线的小生意,后来赚了点钱,就在北京置办了一处小宅子。但好景不长,曾祖父的儿子——也就是杨金池的爷爷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花光了全部积蓄不算,还赔上了北京的宅院,自己也染病身亡,曾祖父不得不带着杨金池的父亲、母亲回到了老家。
  1945年,日本投降。败逃出中国时,仍不改侵略本性,到处烧杀抢掠,杨金池至今记得被父母带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不久,解放战争爆发,杨金池的父亲响应我党号召,义务加入了担架队,跟随部队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常年在外,以至于曾祖父去世前,都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但是父亲的随军经历,却让杨金池对解放军有了最初的印象。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父亲回家务农,杨金池在当地读完了小学、初中。后来,宁津县急缺一批老师,就从各个学校选拔了一批学生,杨金池就在其中。在宁津一中上了几年师范班,杨金池被分配到马蹄张村,成了一名小学二年级的教师,不出半年,他又被调到了道口完小,当了半年的班主任。
  彼时,杨金池一个月的工资是19元钱,却是全家 6口人的指望——杨金池有兄弟姐妹4人,二弟还在上学,母亲常年有病,家境异常艰难。杨金池迫切地希望改变这样的状况,于是,他放弃了教师工作,进城做了一名学徒工,这样,工资比原来每月多挣了3元钱。
  做学徒之前,杨金池对于师傅们的严厉就有所耳闻,杨金池的师傅是个哑巴,不会说话,但是杨金池一出错,师傅就会拿锉刀、锤子使劲戳他几下。许多学徒工受不了师傅们的严厉,放弃了,但是杨金池却咬着牙告诉自己, “严师出高徒,一定要忍得住、学下去”。凭着一股子钻劲儿,杨金池还未出徒,就因技术精湛,年年被工厂评为 “红管家”,为了让父母放心,每次拿到奖状,他都会寄到家里。1962年麦秋时节,杨金池从工厂下放到老家并结婚。
  但是,不甘心一辈子务农的杨金池又产生了一个新想法:当兵去!

  部队就是一所大学校、大熔炉

  最初选择去当兵,杨金池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可以随部队进城。然而,真正进入部队,他发现解放军的部队就像一个大学校、大熔炉,悄然改变了自己。在部队,他不但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教育,还培养了踏实、勤恳、能吃苦的品格。
  3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杨金池进入某连队成了一名战士,初入连队,杨金池担任连队的文书兼军械员, 3个月之后,在军械员岗位上荣立了三等功。
  当时,北京军区为提高战士们作战能力,组织了一次全军区大比武。在对军械员考核时,须蒙上双眼,拆、装组合各类枪支以及辨别不同类型的子弹。为了给连队争得荣誉,杨金池白天练、晚上练,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琢磨各类枪支弹药的特点,最终不负众望,从几千名战士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了全军区第三名的好成绩,记三等功。
  杨金池把这个小成就归结为自己 “能吃苦、不怕累”,他说:“在不怕苦、不怕累这一点上,我是有基础的。”十五六岁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每年冬天他都会与小伙伴们一道推着独轮车去河北运煤,一辆独轮车装两个袋子,一个袋子就是75公斤,天寒地冻,来回要45公里,杨金池愣是坚持了一个又一个冬天。
  参军之后,部队每年两次的野地拉练,更是异常辛苦。拉练时,每个战士要背上一床被褥、一双鞋子、一把小镐、一个米袋、一个水壶、 4个手榴弹和一支步枪,加起来有足足有25公斤,且每天以时速5000米的速度行走10公里,而如果赶上急行军, 1个小时就要奔走10公里,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极大地磨练了杨金池的意志力。
  杨金池笑着说,这些锻炼之后,无论上级安排何种工作,杨金池从无怨言,对他来说,再辛苦的工作与这些比起来,都微不足道了。
  事实上,杨金池在总结自己如何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将军时,这样告诉记者,在部队,他能吃苦,不怕累,从来不计较任何一项工作的大与小、繁重或清闲,也从来不会挑肥拣瘦,而是绝对服从并做到极致,从而赢得了部队领导的肯定。

将电化教学深入全军


  部队的38年, 杨金池在野战部队工作了8年,接着又在总部机关干了25年,此后,他被调入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担任副院长。
  38年间,杨金池所从事的工作可谓五花八门,他当过文书、干过司务长、负责过作战与训练、参与过训练教材的编写和军事教育影片的拍摄,还管理过工厂、院校,也在电教局主持过工作。
  虽然许多工作看起来很平常,杨金池却每每做到出人意料。在总部机关的工厂处,杨金池仅仅干了14个月,就赢得了极高的评价。当时,总部机关下属的一些工厂由于管理不善,效益每况愈下,连续多年涨不起工人工资,严重影响了工人的积极性。杨金池主动牵头,不辞辛苦地一遍遍向总部机关反映情况,在他的积极奔走之下,工人工资很快涨了起来,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工人,许多企业的效益得到了极大提升,杨金池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工人的肯定。
  在主持电教局工作时,杨金池积极推进电化教学三深入,即 “深入教学、深入学科、深入课堂”,为我军军事训练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时,杨金池发现部队在利用电化设备时,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电视、投影仪成了摆设,摄像机充当了拍摄各类文艺演出的娱乐工具。这显然与部队购买电化设备的初衷背道而驰。
  杨金池在工作中逐步认识到,电化设备如果用于军事训练,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以战术训练为例:过去进行战术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沙盘,但是由于沙盘是静止的,许多内容单凭沙盘难以表达出来;电化设备则不同,在上面箭头可以移动、位置可以转换,这就让许多抽象的内容就变得具体、生动,更有利于学员们理解、吸收。
  于是,他为电教工作确定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推动电化教学 “深入教学、深入学科、深入课堂”。
(下转3版)
□本报记者任立松张莹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赤诚勤勉将军本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德行天下天南地北德州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