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0627期 >> 第01版:新闻
陵县:“上下结合”治污水 城市环境极大改善

陵县第一污水处理厂。王砚才摄



  近年来,陵县在“地上”和“地下”下足功夫,城区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极大改善。
  污水处理是很多城市头疼的问题。近年来,陵县不断加大城区污水治理力度,取得良好效果,其经验值得探讨。

污水处理厂三次提档升级


  在县城东北角,有一个看似公园的地方,却每天有源源不断的污水流到这里,最终变成清水流入河道,竟滋养了一群活泼的鱼儿——这里就是陵县第一污水处理厂。
  作为全市首家,陵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始建于2000年。当时主要用来处理城区生活污水和零星企业的生产污水,处理量很小。而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该县治污力度和治污能力的变化提升。
  2005年,处理厂投资500万元迎来了第一次提档升级:引进了脱磷除氮工艺,提高了出水水质和出水稳定性。 2008年又投资1000万元进行了第二次提档升级:增加了曝气生物滤池、紫外消毒设施和污泥回流设施,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一级D标准。
  到了2010年,污水处理厂进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由光大水务以TOT形式接收运营,专门处理城区生活污水,至于企业生产产生的污水则由光大水务新建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
  “术业有专攻”的第一污水处理厂在2013年实现了第三次提档升级:投资1400万元,更新曝气生物滤池设备,增加了调节池和二次沉淀池设施,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现在,处理过的污水可以直接用来养鱼了。”陵县污水处理管理处主任张书广说。

7年铺了120公里污水管网


  相对于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管网的建设却相对滞后。由于管网不健全,城区生活污水全部直接排进河道,再经泵站抽送至第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仅污水收集率低,而且污染了环境。
  颜城河原是该县 “臭名昭著”的一条河,它全长650米,沿河有县人民医院、三泉中学、居民区等人员聚集区。
  长久以来,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里,颜城河逐渐成了一条臭河,附近居民深受其害。 “尤其到了夏天,河里散发出来的恶臭味让人们捂着鼻子,有的人宁可绕远路也不走河边。”在县人民医院上班的王艳丽说。
  而现如今再来到颜城河时,会发现河水清亮了,也没有臭味了,还有施工人员正在对河两岸进行景观改造。 “这条河原有20多个排污口,现在全封死了,附近居民、单位的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管网流进第一污水处理厂了。”陵县污水处理管理处副主任田兆龙介绍说。
  颜城河的 “大换颜”是陵县实施污水处理的一个缩影。 2007年至2013年,陵县共铺设污水管网120公里,城区80%以上的主干道实现了污水管网覆盖。居民的生活污水不再排进河道,而是有了专用通道,从 “污水—河道—污水处理厂”到 “污水—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这一路径的变化,污水从河道转移到地下,把一条条干净清亮的河流还给了城市。
  “第一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城区生活污水,没铺设污水管网时,不能有效地收集污水,那时的日处理量也就7000多方,现在日处理量是2.2万方。”田兆龙说。据了解,陵县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居全市第一。

雨污分流并非一 “铺”而就


  “要想彻底实现雨污分流,不仅要铺设管网,还要从源头上实现雨污分流。”陵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廉星河说。
  世纪家园小区是陵县最早建设的小区,该小区的设计建设没有雨污分流,也就是雨水、污水共用一套管道,最终一齐排进河道。随着污水管网铺到了小区门口,怎样把小区的排污口接进管网成了难题。如果直接把小区排出来的雨污混流水引入污水管网,那么势必会加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担,更重要的是,如果赶上降雨量骤增,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网会造成排水不及时,严重的会造成水淹小区的后果。廉星河所说的 “从源头上实现雨污分流”,指的就是这些没有雨污分流的小区或者单位,要先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再将污水接入污水管网。
  针对世纪家园小区这种情况,该局决定进行施工改造,即把小区原有管网的雨水入口封死,将其作为污水 “专用”管道,再另外铺设雨水管道,将雨水引入附近河流, “雨走雨路,污走污道”,真正实现雨污分流。 “现在同步进行的还有实验中学家属楼、三泉中学家属楼等小区,预计今年雨季可完工。”廉星河说, “改造比新建还要费力耗财,这都是规划设计不科学 ‘惹的祸’。现在,新建的加州锦城等小区和新修道路全部按照雨污分流设计建设。”他还介绍,从今年开始到2016年,将再投资4263万元,铺设污水管网22公里;投资1638万元,铺设雨水管网29公里,在进一步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的基础上,彻底实现整个城区雨污分流。
  □本报通讯员 冯冬梅 任晓敏 马俊亭 祝宾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陵县:“上下结合”治污水 城市环境极大改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