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0523期 >> 第01版:新闻
临邑的“美丽乡村”实践



  乡乡建立垃圾转运站,有条件的乡镇建立污水处理厂,各村落实保洁员工资经费……多年困扰农村的垃圾围村问题迎刃而解。
  垃圾围村,污水绕院,曾是农村的普遍景象。临邑许多村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垃圾到处撒”,“脏乱差”成了农村环境的标签。
  “不送走‘脏乱差’,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就是一句空话。 ”临邑县委书记景文新说。去年初,临邑县决定:在全县实施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行动,彻底改变农村面貌。
  如今,走进临邑县大大小小的村落,只见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林立郁郁葱葱,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村后的小河水清见底,水草婆娑,鱼儿嬉戏……
  眼下,临邑各乡镇(街道)都普遍建立了垃圾转运站,有条件的还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各村摆上了垃圾箱,实现了垃圾的“日清日结”,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围村、污水绕院的难题,群众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大大提升了幸福指数。
夯实治污基础
  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农村垃圾的产生,与村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填补管理的短板。
  垃圾污染并无城乡之别,根治难点何在?临盘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王建华一语中的:“靠一家一户,不现实;靠集体,投入是一大坎儿;投入问题解决不了,就难以建立起长效机制。 ”
  临邑县长林春元更是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从根本上说要解决有人管、合适的处理和资金投入的问题,同时还要有一整套机制来保障。 ”
  由此,临邑县迅速开展了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行动,一场治理农村环境的全民行动在临邑展开。
  处理垃圾,设施少不了。临邑先后在城区建设了两个污水处理厂,把城郊社区村庄全部纳入县城污水处理管网,在此基础上,又在临盘街道办事处、林子镇、翟家镇分别建设了污水处理厂。
  在林子镇污水处理厂,笔者看到,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运行使用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据了解,林子镇污水处理厂是德州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乡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万吨,年可削减COD总量1350.5吨、氨氮总量91.2吨,能对辖区内的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
  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解决了“污水绕院”的问题。林子镇赵龙岗村村民郑金辉告诉笔者,镇里有了污水处理厂,以后将再也没有污水没地排、遍地流的情况。此外,林子镇还投资315.8万元建起了垃圾转运站,全部建成后,日处理垃圾160万吨,服务人口11.5万人。
  不止林子镇。如今,全县各乡镇(街道)已经普遍完善了以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的镇村环境基础设施,在加快镇村自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将县城、企业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向镇村延伸,逐步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向镇村辐射,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也使乡镇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建立长效机制
有了设施,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临邑县各乡镇(街道)还与各村签订卫生管理责任状,按照各村人口数量聘请保洁员,落实好保洁员的工资经费;并对各村整治情况实行定期考核,采取周抽查、月总结、季调度的制度,对辖区内各村整治效果进行统一评分,并将整治结果进行通报,通报结果与村支书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在各村确定一名群众督查员,负责村内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督,针对破坏环境卫生等行为及时对管区对政府层层汇报。
  临邑县还将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乡一体化,列入考核评价体系,并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协调和落实。县、乡都成立了相应机构,把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同时,明确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由县乡政府解决,长年保洁投入主要采取“政策资金扶一点、财政资金补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并初步建立了“县级为主、镇村共担、农户适当出资”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经费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去年初该县经过充分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治理农村垃圾的意见,建立起了“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每天镇上的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县里垃圾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为使广大农民爱护环境,各乡镇 (街道)、村还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卫生评比、评选“文明家庭”和“美丽庭院”等办法,引导村民正确排放污水、投放垃圾,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农村卫生保洁机制。同时,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习惯,明白环境与自身健康的紧密关系,避免无序化随意倾倒污水丢弃垃圾,共同保护环境。
农村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光干净卫生,还不算美丽乡村。为此,临邑县许多乡镇集资购入了国槐、白蜡、紫叶李和冬青等绿化苗木,种植在村内各条街道、房前屋后。目前,成行的绿化苗木随风摇曳,给人以朝气,令人心旷神怡。
  截止目前,临邑县农村植树180万株,美化了村庄,涵养了水源,清新了空气。环境好了,村民们心气高了,全县农村普遍建设了村级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便在广场上翩翩起舞。还有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方便群众活动。
  更为可喜的是,由于环境的改善,改变了群众的卫生习惯,杜绝了随手丢垃圾等很多陋习,并移风易俗,倡树新风,积极开展“咱老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评选,村村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环境的改善也让很多村民改变了以前的生活习惯,晚上出门聚在一起聊聊天,或在路灯下打打牌下下棋,或在村里小广场上唱一唱跳一跳。不少村庄还自发组建了秧歌队、锣鼓队等,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活了这么大岁数,俺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干净过。如今,垃圾少了,污水没了,空气好了,俺也愿意多上街走走了。 ”林子镇赵龙岗村67岁的曹秀莲老人说。
翟家镇扎子李村街景
□本报通讯员任清松郑艳君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临邑的“美丽乡村”实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