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杨敏王修代孔令俏
庆云县徐园子乡东赵村一处农家院落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艺作品,威风凛凛的凯旋将军,造型夸张的醉酒罗汉,童趣十足的孩童泥塑……这些灵动的陶艺作品,出自一名聋哑人之手。
今年33岁的赵立忠,用双手赋予陶土以艺术生命,用作品充实着自己的陶乐人生。
聋哑小伙,结缘陶艺
两岁那年,一场高烧夺去了赵立忠的听说能力,从小赵立忠就意识到自己与小伙伴们的不同,听不见也说不出,很多对别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到了他这儿就是个坎儿。
赵立忠渐渐长大了,顶门立户的男子汉怎么也得有个谋生的技巧,为让他学门手艺,父亲将赵立忠送到山东特教学校学习工艺美术,从此赵立忠与陶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学校里,赵立忠的艺术天赋慢慢开始显露。在那个最爱玩爱闹的年纪,赵立忠却沉下心来,夜以继日地学习技术、揣摩技巧,整日与陶土、工艺刀为伴。汗水很快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赵立忠的制陶技术日臻成熟, 2001年,他的作品 “鱼印”获淄博陶艺展二等奖。
2004年毕业后,赵立忠先后到北京、淄博等地学习油画、陶艺创作。 2007年,他到上海陶缘陶艺工作室任创作员,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陶艺创作之旅,并给自己起了个艺名——“无声赵”。
回乡创业,农家小院里建起陶艺坊
在上海,赵立忠的发展顺风顺水。 2011年底,赵立忠跟随当时的老板去新加坡开展销会,会上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收藏家和爱好家的一致好评, “无声赵”的名气渐渐打响。
正当大家以为赵立忠会留在上海大展拳脚时,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家创业。“当时所有人都劝他,老板也再三挽留,可他就是铁了心非得回来。 ”父亲赵吉瑞说。
心疼儿子的赵吉瑞拉下面子找邻居借了一处空院,建窑、拉陶土……2012年,赵立忠自己用毛笔在硬纸壳上写了 “悟音堂”3个字,钉在墙上,简陋的陶艺工作室就算开业了。
农家小院里的三间瓦房,一间是创作室,一间摆放未经烧制的陶塑,一间是成品储藏间……赵立忠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他工作起来,常常忘了吃饭,有时候晚上来了灵感,不睡觉也得把作品做完。”说起儿子工作时的废寝忘食,赵吉瑞忍不住擦了把眼泪。
用作品充实人生
十年磨一剑,如今赵立忠的陶艺作品销往上海、杭州等地,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因自主创业成绩突出, 2012年,赵立忠被评为山东省残疾人致富能手。
陶艺对赵立忠来说,不仅是养活自己和家人的谋生手段,更多的是享受自由快乐生活最质朴的表达,他将笑容赋予陶艺人物的同时,也让快乐的陶艺制作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
“赵立忠对艺术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做好自己的陶艺创作,把 ‘悟音堂’做好,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风格。”知儿莫过于父母,赵吉瑞道出了儿子的心声。
赵立忠进行陶艺创作。杨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