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张俊燕:“与狐共舞”舞出人生价值

看着将要出栏的狐狸,张俊燕喜上眉梢。



  “这是蓝狐,这是银非狐,生长习性都差不多……”在平原县牧丰养狐专业合作社,张俊燕指着一排排笼舍里的狐狸一一介绍。张俊燕的合作社养了1500多只狐狸,靠着养殖狐狸,她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辞去工作养狐狸


  2002年以前,张俊燕是王打卦镇计生站的一名临时工,每月230元工资,丈夫李连国在造纸厂打工。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面对生活困境,张俊燕不止一次地想如何才能改变眼前这种状况。于是,她决定辞去计生站的工作,寻找致富之路。经过多方考察,她最终决定发展狐貉养殖。
  2002年4月,张俊燕拿出家里的2万元积蓄,在院子里盖起狐貉笼舍,引进了18只蓝狐。在大部分人看来,养狐狸是件又臭又累的事情,可张俊燕却不这么认为,为了养好蓝狐,她每天都和这些狐狸待在一起,查看狐狸动静,起早摸黑,调适饲料配比,清洁饲养环境。为了更好地掌握蓝狐的生活习性,张俊燕一有空就跑到老养殖户家中,请教蓝狐喂食、产崽等方面的知识,利用闲暇时间翻阅养殖书籍,摸索狐貉的习性。张俊燕以女人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悟出了一个基本道理:动物要像孩子一样呵护,从 “孩子”身上摸索出养殖技能和养殖规律。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 18只蓝狐产下40多个幼崽,半年后,每只幼崽平均卖了140元。张俊燕初次尝到了养殖狐貉的甜头。

咬紧牙关挺过困境


  “一只蓝狐整个生长期能吃大约300元的饲料,再加上100元的电费和水费,总成本在400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卖价达到400元以上,我们就能赚钱。”张俊燕说。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积累,张俊燕的养殖场渐渐有了起色。2007年,张俊燕四处筹措资金,投入30多万元扩场、增加养殖量。可是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年毛皮降价、滞销。面对困境,有的养殖场大量消减养殖数量,有的干脆低价卖掉狐狸改行。张俊燕的养殖场刚扩建,商品狐出栏300多只,狐皮市场价格却连饲养成本都难以维持,这让张俊燕寝食难安。
  “狐狸毛皮只要保存好,就可以长期存放。”考虑到这点,张俊燕决定把毛皮存放到冷库里,等到来年再卖。她办了妇女创业小额贷款,又向亲戚借钱,保证养殖场的运转。丈夫李连国对此非常担心,他害怕再次赔钱,张俊燕却坚持自己的决定。终于,到了第二年,狐狸毛皮卖了好价钱,张俊燕赚了10多万元。
  想起这些,张俊燕长叹一口气: “起步总是艰难的,只要咬紧牙关顶住,成功是早晚的事情。”

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因为张俊燕的养狐技术成熟,附近村子的养狐专业户经常来她这里学习。从品种选择到饲养细节,张俊燕都会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
  2010年,张俊燕的牧丰养狐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狐貉存栏量达3000多只,并配有库容60吨的冷库。
  如今,平原县牧丰养狐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了10多家养殖散户,义合村陈宝同的100多只商品狐已经出栏了,毛庄村张光荣的300多只蓝狐也长势良好,“今年行情好,等我这批蓝狐出栏,能净赚30多万元。”
  张俊燕说,合作社前期发展主要是扩大存栏量,让乡亲们少投资快致富。她还自掏腰包购进公狐,到明年,种狐存栏量可达1000多只。 “除种狐之外,合作社还提供饲料、技术、防疫、皮毛回收等一条龙服务,让更多的乡亲致富。”张俊燕说。
□本报通讯员王芳张从聪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张俊燕:“与狐共舞”舞出人生价值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