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致力打造百年企业
——记武城县民福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闫丽敏

民福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闫丽敏



  “30吨,后天发货,没问题。 ”2月24日,记者来到武城县民福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办公室,董事长闫丽敏正忙着与广州的客户协调订单,言语之间透露出洒脱和干练。从个体加工厂起步,今年40岁的闫丽敏凭着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引领着武城县民福棉业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的武城县民福棉业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4000余万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员工近百名,其中工程技术员工20余名,年纳税总额已超过200万元。 2006年,闫丽敏被提名为“德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被县妇联评为企业女能人,公司被评为最具成长潜力中小企业。

  辞掉铁饭碗背着孩子开启创业之路


  1998年,在武城县粮局上班的闫丽敏,工作轻松,每个月200块钱的工资,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初次接触棉花行业,缘于一次亲戚借钱,当时做棉花买卖的亲戚借走3000元第二天就把钱还给了她,并告诉她这一趟赚了600元。拥有敏锐商业头脑的她看到了棉花行业的商机,毅然辞去了众人羡慕的铁饭碗,投身商海,做起了棉花买卖。
  高利润高回报背后却是艰辛的劳动和付出。 1998年,24岁的闫丽敏正怀孕,倔强的性格没有让她耽误一天工作,从装货到押车,从凌晨到深夜,闫丽敏一直坚持在工作一线,直到临产的前1天,闫丽敏仍然通过电话联系业务。“这个女人不简单! ”有10年合作关系的张总提起闫丽敏竖起了大拇指。“开始的时候我在单位上班,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到处跑,忙活生意上的事。 ”闫丽敏的丈夫张坤谈起当初妻子创业的经历也是感慨万千。最让他难忘的一件事是2001年的冬天,当时他们的女儿只有7个月大,闫丽敏一个人穿着丈夫的羽绒服,包挂在脖子里,背着孩子到江阴去跑业务。

  诚信经营优质产品赢得赞誉


  公司成立之初,闫丽敏公司的定位是做国内棉花加工行业的中高端企业。可当她把产品带到江阴、无锡等纺织业发达的城市时,她生产的棉纱连 “保三丝”的标准都过不了,闫丽敏这才意识到自己与国际标准的差距。
  要想自己的产品走出德州,就必须达到一流标准。 2006年,闫丽敏在只有几百万资金的基础上毅然投入3000余万元,购进国际一流的德国整套全自动气流纺纱设备,保证了产品的品级和质量,并不断走访香港、台湾的百年老企业,学习他们的技术、管理经验。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闫丽敏先后同华润集团、远东集团等国内多家知名棉纺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3年是棉纺织行业步入低谷的一年,当时国外棉纱的进口价格与国内棉花的价格是一样的,几乎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转向国外,可是这种情况没持续多久,那些老客户又纷纷转向了闫丽敏,一些新的公司也向闫丽敏投来了橄榄枝。 “国外的价格便宜,但是质量靠不住,闫总的产品不但质量好而且服务好,我们以后会继续长期合作。 ”来自广东的客商胡总表示。
  超前的发展观念帮她度过了难关,闫丽敏更加注重产品的完善和售后。 “我们的客户规模大小不一,所以我们的包装也不同,对于有机械装卸能力的企业,我们用纸箱包装,方便机械操作,另外我们还根据客户要求有塑料膜、编织袋等包装。 ”不仅如此,闫丽敏还为自己划了一条红线:绝不偷税漏税。正是这样一个个细节,让闫丽敏的民福棉业有限公司在棉纺织行业踏踏实实发展起来。“国内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10年,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走的更远,要做中国的百年企业。 ”谈起未来发展,闫丽敏信心满满。

  默默付出成功背后的黄金搭档


  对闫丽敏来说,丈夫张坤不仅是身后默默支持她的人,更是和她站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各自负责不同业务,缺了谁也不行,可以说是一对黄金搭档。 ”
  2002年,张坤辞去了在行政机关的工作,加入到妻子的创业征程。2005年,闫丽敏的企业遭遇了皮包公司的合同陷阱,80吨的订单如期交货后,货款却杳无音讯。倔强的闫丽敏再一次踏上了南下江苏的路途,这次陪伴她的是丈夫张坤。 “因为我们当时按合同交货了,那个骗子不敢不给钱,每次就几百几千的给。 ”闫丽敏介绍,当时孩子在家出疹子发高烧,身为母亲的她急出了眼泪,丈夫和她互相打气才坚持了下来,最终讨回80万元的合同款。
  如今,民福棉业有限公司步入正轨,闫丽敏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她带来了更多照顾家庭的时间。 “现在我和员工一样,每天工作8小时,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女儿和父母。 ”谈起家庭,闫丽敏眼中满是喜悦和幸福。
□本报通讯员吴华李淑冉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致力打造百年企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榜样力量】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