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刘曦林:水墨著春秋
作者:下转4版

1963年,刘曦林(右一)与张茂材先生(右二)。



1981年,刘曦林与蒋兆和先生(右一)。



刘曦林部分著作



1998年作品《心甘情愿》



2010年草书作品《王维·杂咏》



  (上接2版) 15年的边疆记者工作,成为刘曦林珍贵的生活积累,为他日后研究美术理论和美学思考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坚实基础。

美术史论名家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年龄放宽到36岁,刘曦林正好卡在线内。他本来打算报考中央美院的美术史和中国画两个专业,但只允许报一个,再三权衡之下,他报考了在山东艺专学习时有一定基础的美术史。当年5月,刘曦林去兰州参加西北区会考,住在甘肃日报社招待所,考前他在报社资料室发现了文物杂志发表新出土的 《墙盘》铭文,他一一临摹,作为古文字考试的准备。结果出乎意料,考试时竟然以这新出土的文物入题,而且一下就是40分,刘曦林不禁莞尔。在报社工作时,刘曦林一度负责组织学习毛著,对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几乎可倒背如流,而艺术理论考试中 《讲话》内容概要一题竟然占了60分。更让刘曦林难忘的一个细节是,当时监考的老师是张彤霞、常又明老师,常老师允许他在考场上吸烟,还为他找来一个小瓶倒上水做烟灰缸用。面试时,刘曦林是最后一名考生,他与常老师对坐抽烟,聊天内容从司马迁到林凤眠,随性而至。这些细节,直到今天回忆起来,仍然时不时地让他感动,并成为一篇谈高考散文的生动细节。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刘曦林师从王琦、金维诺等名家,以美术理论兼中国现代美术史为研究方向。他认为,研究一位艺术家的价值与贡献,首先要将其置于美术史的链条中,置于作者所处的文化时空里,才能获得宏观的、历史的、理论的把握。刘曦林的学位论文研究的是中国人物画大师蒋兆和与其作品 《流民图》。由于在当时蒋兆和的个人历史和作品定性尚有极大争议,不仅学院老师劝说刘曦林更换题目,连蒋兆和本人也对他说:“不要以我作毕业论文,不然会影响你的毕业成绩和分配。”然而刘曦林秉持学术认真的精神和山东人的执着坚持了自己的选择。经过考证研究,他提出对这一重大艺术史现象的三个评价原则:首先要看作品本身内容;第二要看作品的社会效果;第三要看艺术家一贯的艺术倾向。令他欣慰的是,这件在 “文革”中被批判为反共卖国大毒草的巨制,如今已成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美院毕业后,刘曦林一直在中国美术馆从事研究工作,多年任研究部主任。他以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为主,其中也涵盖对中国美术馆事业历史与现状的思考。三十多年的工作中,他饱览古今中外经典,史论结合,撰文数百万字。 1986年,他受命起草的中国第一份美术馆工作条例 《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至今沿用,改动甚微。后来,他参与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主编新中国第一部美术年鉴 《中国美术年鉴 1949—1989》,参与策划 “二十世纪中国画展”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展事,出版 《中国画与现代中国》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刘曦林卷》等学术论著,主持各种研讨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讨艺术规律,为推动中国近现代美术事业作出了贡献。 2010年,他因主编北京 《美术志》获得全国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刘曦林认为,做研究是美术馆各项任务的前提。 20世纪是古今中外交汇的节点,思潮迭起,流派纷争,如何梳理美术史,客观处理艺术领域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意义重大。 2012年5月,由刘曦林所著,记叙晚清、民国及共和国百年间中国画的专史 《20世纪中国画史》出版问世。刘曦林说,艺术史并不一定是发展史,而是演变史。“画事不尽然是大高于小,繁高于简,它有从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却不一定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著名艺术理论家郎绍君先生评价《20世纪中国画史》说: “这是一部开拓领域、填补空白的著作,必对当今的中国画创作、教育和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全书首次以断代史的形式介绍了百年中国画的整体风貌和它的多姿多彩,还涉及到对绘画群体、地域风格、经典性人物、中国画论争的扼要述评,派别与绘画思想的纷争等一系列重要艺术史课题,也在书中有所梳理。大胆评介了当代活跃于画坛的中青年艺术家和各种新探索、新现象,并力求作出合乎历史性的评估。总之,这是一部及时的、有自己见解和广泛涉猎的史著,是美术史界和中国画界一大收获。”著名艺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认为, 《20世纪中国画史》“不仅具有单纯总结艺术历史的性质,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探讨中国画从传统形态走向现代的途径和走向未来的前景。”该书洋洋50万字,附有900余幅精美配画,图文并茂,全面书写了20世纪中国风起云涌的美术思潮及各地域、门类、风格流派的画家、画事,并对中国画前途的论争发表了独到见解。
  研究之余,刘曦林一直关心整个中国画、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在艺术界地位的确立,年轻一代的画家经常上门访问,刘老总是热情接待,对其作品指点优劣,提出建议,从不保留。尤其在参加各类艺术展时,他每每被年轻的艺术学徒包围,总是不厌其烦一一解疑释惑。 (下转4版)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刘曦林:水墨著春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德州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