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智圣东方朔一生的《智士行状图》正在设计,预计农历三月三就能完成。”春节期间,石成才也没有放下手中的剪刀,说起剪纸,不善言辞的他却滔滔不绝。
醉心剪纸的“石疯子”
今年51岁的石成才,是陵县神头镇纪家村人。 1998年从供销社下岗后,为维持生计,石成才跟着老乡到天津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见一家超市的玻璃上贴的精美剪纸,自小喜欢画画的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剪纸能卖钱,能糊口,又和画画沾边,圆了我多年的艺术梦。 ”
为学习剪纸艺术,从未接触过剪纸的石成才到处拜师学艺,苦练剪纸技巧。晚上天一黑,村里人就关灯闭户,早早地休息了,可石成才家100多瓦的大灯泡总要亮到凌晨两三点。一个大男人,不会种地却整天点灯熬油地剪窗花,人们觉得不靠谱,于是石成才有了个外号——“石疯子”。
虽然手艺一天天长进,可剪纸不能当饭吃,为了把手里的剪纸作品换成钱,石成才骑着摩托车走街窜巷地推销,效果却并不理想,“连摩托车的油钱也没挣出来。 ”
因为醉心剪纸,10余年间,石成才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 2003年冬天,快过年了,可石成才的家里冷冷清清,别说年货,已经揭不开锅了。无奈之下,石成才的妻子只好去娘家借了些玉米面,一家人围着炉子吃了顿贴饼子。
2005年,石成才在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偶然看见一幅绢布上印制的《清明上河图》,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并多番摸索做成剪纸作品,参加了首届农民文化艺术展,受到一致好评。这次艺术展,坚定了石成才的信心,他继续醉心于深爱的剪纸艺术。
剪纸作品成地方文化新名片
经过几年的发展,石成才的剪纸作品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越来越多的人上门求购,他成立了公司,创建起“塑之乡”品牌。
对生于斯长于斯又创业于斯的家乡,石成才有着深厚的感情,“用剪纸长卷传播地方文化是种不错的方式。 ”抱着这种信念,他创作了大量具有德州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为弘扬德州扒鸡文化而创作的《盛世百吉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目前,石成才正忙于包括《智士行状图》在内的反映德州特色的代表作品的创作,禹城大禹治水的传说、庆云海岛金山寺、夏津森林公园等,都将被做成剪纸作品,成为宣传地方文化的一张张名片。
石成才具有德州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走出中国,远销到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方便交流,现在石成才剪纸作品的尺寸都是按飞机行李箱的尺寸设计的。
热心公益,帮助残疾人就业
石成才一直坚信剪纸是朝阳产业,有无尽的活力,为做到尽善尽美,他不放过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为了找合适的装裱材料,金华、温州、石家庄,石成才跑了个遍,付出的心血难以想象。
剪纸作品精美,但如何转化成效益是个问题,很多剪纸爱好者为生活所迫而放弃,曾走过一段艰辛岁月的石成才深知其中的甘苦,于是将他们组织起来,共同发展。2013年4月14日,德州市剪纸协会成立,石成才当选会长,现在剪纸协会已发展到500余人。
石成才还把宝贵的就业机会留给更需要的残疾人,在他的公司里,有30多个身有残疾的剪纸艺人。石成才还与残联合作,定期为残疾人提供剪纸培训,学成熟练后他们每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1月4日,石成才当选山东省剪纸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虽然事务性工作多了起来,但每天拿起剪刀的他才是最快乐的。 “希望剪纸能够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和接受,成为像字画一样可以被收藏并增值的艺术,并形成产业。 ”谈起剪纸艺术的前景,石成才信心满怀。
□本报记者 王倩倩 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