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0221期 >> 第01版:周刊
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

在公共资源交易中,评标过程有全程监控。张晓航摄



  2月11日上午,市政务服务中心三楼的开标室,来自全国各地的24家企业负责人,正准备参加“德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开标会议。
  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实质是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过程。让公共资源在配置中实现效益最优,必须建立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完善的交易规则之上,这也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自2009年7月,我市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来,通过不断完善招投标机制,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严格的规章制度、完备的软硬件设施、缜密的工作流程,极大地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为政府节约了资金、提高了效能。

评标专家不“照面”

  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关键环节是对投标企业的评审,其结果决定着哪家企业可以接下 “订单”,而这个评判权,就在评标专家手中。如何防止投标方“收买”专家、暗箱操作?
  “专家从几百余人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名单绝对保密,专家与招标人、投标人‘背靠背’,保证了评审公平。 ”招投标科科长马继红说,实现这一过程,离不开缜密的流程设计。
  据介绍,每一次评标开始前,相关工作人员都会在招标方、主管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等监督下随机抽取评标专家。抽取过程中,采用自动语音通知技术联系专家,最终名单通过密封打印技术,印在一张特制的纸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要小瞧这张纸,里面蕴藏着不小的科技含量,谁想看到内容,必须先拆开覆在上面的两个涂层。这相当于给名单安装了两道‘防盗门’”。
  为了真正让评标专家与招投标方“背靠背”,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将7个评标室封闭管理,想进入评标区必须经过指纹门禁系统,并且整个评标过程会被无处不在的监控镜头全程记录下来。据了解,一般性项目的监控录像保存时间至少为2年,重大项目则终身保存。
  “评标室内只有评标专家、监督人员及代理服务人员,招、投标双方都不知道是哪位专家,如果专家对投标方的方案有疑议需咨询,也得经过一部变声电话进行询标。”马继红对记者说,“这就避免了可能进行的暗箱操作。”

统一标准下的公平

  如何让每一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不走样、有章可循?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通过给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制定了“七统一”标准,即“进场受理、报名登记、信息发布、评委抽取、交易规则、收费管理、实施监督”全程按照一个标准来。
  一个项目进场受理时,招标人首先要到主管部门进行审批,通过后在德州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发布招标公告,在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区受理报名和发售招标文件,开始发售招标文件距开标不少于20天,以保证更多企业了解招标信息,也让每一个交易项目多了一种选择;此外,无论投标企业规模大小,都必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报名窗口现场报名,杜绝个别企业搞特例。
  在招投标过程中,有的公司为了争取更多名额,拉来名下几个子公司“组团”竞标,这扰乱了竞争的公平性。为此,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将公共资源交易保证金收退环节纳入统一管理,规定每个公司缴纳保证金的时候,必须使用企业的基本账户,“因为一家企业子公司再多,也只有一个基本账户,这就保证了单家企业在竞标名额上做文章。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丁恺介绍说。
  如果说“七统一”运行机制的推行,进一步取消了地区和行业限制,畅通了投标报名渠道,使我市交易市场越来越活跃,那么“三个一律”制度的出台,则在根本上破解了招标程序前后倒置、流程不顺、场外循环的难题。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实行的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和行政审批“三个一律”一体化管理,凡是未取得前置审批手续的建设工程项目,一律不为其进行招标;凡是未在政务服务中心进行招标,或故意规避进场交易的,各相关部门一律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不予拨付资金,一律不予发放相关审批证件。这项举措,在全省都是首创。

公平产生的效益

  探索带来丰富的回报,据统计,去年,市区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483件,总成交金额154.87亿元,节约政府资金达17%以上。
  “我们将招标公告公开发布,全国各地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投标,比如去年市植物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有46家企业参加投标,其中外地企业占到92%以上。在严格的流程与规则下,竞争充分而公平。 ”马继红说,“可以说,节约的资金是公平带来的效益。 ”
  眼下,随着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不断完善,入场部门也越来越多,目前已经由最早的3个发展为15个。另外,很多非必须进场项目也加入了进来,“按规定,只有涉及财政资金和公共安全的项目才要求必须到这个平台来招标,而很多企业看中了这种方式对节约资金、提高效率、避免腐败的作用,仅去年就有6家省属或市级的企业项目通过我们的平台完成了交易。”丁恺说,“目前,我们正在按省里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届时,我市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

□本报记者 张晓航 任立松本报通讯员 段浩然 荆向坤 实习生 刘羽嘉

阳光交易离不开阳光机制

  公共资源在阳光下交易,可以消除行政化干预的藩篱,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选择出最优秀的建设者,建设最优质的项目工程。
  保障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透明,离不开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市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建立透明的交易程序、统一的交易制度和规则、完善的监督机制,有效消除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存在的串标围标、弄虚作假、利益输送、利益固化等弊端,从而把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预防和纠正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不正之风,也最大限度地节约公共资源,提高了政府效能。□任立松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周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