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倾心笃志育英才

2009年,杨文参加国庆60周年天安门观礼活动。



2010年,杨文与丈夫夏季亭在剑桥大学参加儿子夏杨的毕业典礼。



2006年,杨文出席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杰出母亲”颁奖晚会。



  (上接3版)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在她和她的团队的努力下,这所学校稳步前进:2002年,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高职院校;2004年,成为省城首家万人民办大学;200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成为济南第一家民办本科高校。目前,山东英才学院在校生规模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一位。去年12月30日,国内最具权威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发布,在其中的《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山东英才学院再次名列全国第三名,并进入中国一流民办大学行列。
  而杨文本人荣誉册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她主编的《杨文幼儿英语》系列教材发行100余万册;所著 《幼儿英语教学法》《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她创立的教学法被列入 “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十大流派”;所主讲的课程《幼儿英语教学法》是全国民办高校第一门国家精品课;2008年她成为全国唯一出自民办高校的 “国家教学名师”;此外,她先后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杰出创业女性、2008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年度十大人物、全国妇联执委、山东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7月23日,奥运圣火到达济南,杨文作为208号火炬手参与了火炬传递;2009年10月1日,杨文代表山东4600万妇女,应邀出席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观礼活动……
  为了自己的办“大教育”的梦想,她一次次做出异于常人的选择。为了利用每一个 “唯一的一小时”,她常年在车上吃早饭,在车上安排一天的工作;利用周末她坐夜车去清华、北大、复旦学习,周日晚上再回来,拿下了4个学位,在她的字典里,似乎没有“安逸”的概念。为了解学校的建设进度,大雨天发着高烧的她在工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忙碌;为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她四处奔波,请来了山东大学前校长、山东师范大学前校长、济南大学前校长加入学校团队,她从来是用自己的韧性将事情做到极致……

从“爱一个”到“爱万个”

  曾有不少人问过杨文:这一生谁对你影响最大?杨文的答案永远是她的儿子夏杨。
  学习经历曲折的杨文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儿子尚在襁褓时,为他创造一流教育环境的想法就在其脑海中浮现。这里的“一流教育环境”始于英语却不止于英语。
  杨文对孩子有“三爱”:无私的爱,就是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出发,不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科学的爱,就是培养孩子的德商、智商、情商全面发展;推出的爱,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杨文说,她从没给夏杨请过一个家教,也没有给他买过一本课外的习题集,没给他报过一个课余辅导班,“实际上不是说我不关心他的学业,我想他如果学习习惯良好,能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都听会了,课后高效率地把作业做完了,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一些对他全面成长有意义的一些事情”。
  杨文让夏杨从小就独立主动地参加社交活动。哪怕是“大人”间的聚会,也让夏杨加入谈话。比如,负责与服务员沟通、点菜,或者排队买票、结账、策划活动地点、电话联络参与者……。 “孩子并不需要一个绝对单纯、过于安静或者屏蔽掉一切障碍的 ‘儿童环境’,那是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不是他们所要面对的社会。 ”杨文说。
  夏杨说,妈妈创造的环境,是宽松、开明的、进步的,他自称为“玩儿大”的孩子,但他却比很多同龄人更爱学习,因为他能有更多时间体会天的辽阔、海的宽广,学习课堂外的一切,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适应这个社会。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夏杨是优秀的,中学时他便在全国奥林匹克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赛及辩论赛中获奖。2003年,夏杨同时被世界6所著名大学录取。最终,夏杨选择了剑桥大学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三一学院,在这所培养过牛顿、培根、罗素及3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圣地,夏杨如鱼得水。 2006年,夏杨考取了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实验室的博士生,并获得剑桥大学每年只有十人的霍奇金全额奖学金;创建“剑桥大学中国医学协会”,并担任首任主席。2009年,夏杨被选为剑桥大学学术主任委员会唯一的学生代表。剑桥800年校庆时,选了800人,各写一封完全私密的书信寄语后人,由英国女王亲自封存在剑桥图书馆下,100年后才能打开,夏杨的信就在其中……
  夏杨身上的光芒一时间似乎比母亲更闪耀,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和杨文探讨教子问题。在征求了夏杨的意见后,杨文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阳光女性》节目开设了为期一年的《杨文教子》专栏。后来根据录音整理成《杨文教子》一书公开出版发行,《中国妇女报》《齐鲁晚报》等连续刊载。 2010年,《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又应邀面世,成为畅销30万册的家教“宝典”。2006年12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杨文领取了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的奖杯,这是一份属于母亲的殊荣,凝聚着满满的爱与科学的方法。
  杨文的“教子方针”,被同样应用于英才学院的教学中。杨文说,她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提前适应社会,因此学校共有三个课堂:第一个课堂设在教室、图书馆,用来学习书本知识;第二个课堂设在实训基地、车间,学实践技能;第三个课堂设在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的精神。利用这三个课堂,学生的学业水平、专业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去年,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中,山东英才学院在被调查的全国41所省属本科高校的第一位。
  作为一名母亲,杨文,从“爱一个”到“爱万个”,把呵护和关爱,放大到所有学生身上。英才学子中,很多来自农村,很多家庭贫困。 2003年,她向“春蕾计划”捐助50万元,圆了50个贫困女生的大学梦。 10年来,她已为贫困生减免了500多万元的学费。从2008年起,她又出资3000万元设立 “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奖助学金”。

视家乡为精神家园

  1993年以后,杨文工作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了济南,但德州对她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感情的地方”。
  每次从济南到北京出差,经过德州时她都会停下车,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曾经的老影院、曾经的校园、曾经的“一零”、曾经的戏园子,如今已经被高楼代替,但每次走到这里,她脑海中都会浮现当时的情景。
  杨文说,德州对她来说,是梦开始的地方——她在这里为毕生学业打下基础,她在这里掘到第一桶金,她在这里开启了教育逐梦之旅……“家乡给了我滋养,若没有德州,我很难想象自己是否能取得现在的成绩。 ”杨文说。
  身为教育人,杨文对家乡的教育事业非常关心。 2009年,德州一中建校80周年时,杨文拿出专项资金在母校设立了 “英才奖学金”。每年,也都有大量的德州学子来到英才学院,每每听到哪位学生是德州人,她都感觉格外亲切。
  杨文说,若有机会,她愿意和家乡政府或教育机构合作,尽己所能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更大贡献。
  采访结束时,杨文饱含深情地在题词簿上写下 “故乡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怀念与眷恋。□本报记者 张晓航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倾心笃志育英才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德州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