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左)接受本报采访
个人简历
杨文,1960年 12月生于德城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留英学者。现任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委、山东省政协常委。
198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外语系。
1983年—1995年先后在德州学院、山东工业大学任教,期间赴英国留学。
1995年—1998年,山东省东方英才外语培训学校校长。
1998年创办了山东英才专修学院 (现山东英才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并进入中国一流民办大学行列。
曾获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主讲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杰出创业女性、2008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年度十大人物、2008影响山东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
一边做纺织工一边考大学,旅英学习归来选择做幼儿园教师,从大学教师岗位上辞职做民办教育——纵观她的简历,每一步都带有“非常规”的标签,看官容易推断:这是一个勇于挑战命运的人。
现在,她已成为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的掌门人,全国民办高校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的主讲人,全国唯一出自民办高校的“国家教学名师”,把自己儿子培养成剑桥博士并把育儿经验分享给数十万人的 “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现在的她,无疑是一个梦想的践行者。
她就是杨文,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
1月3日中午12点半,杨文匆匆走出会议室,见到正在等待的记者后不住地表达着歉意。眼前的杨文,优雅干练兼具柔美知性,并没有记者之前想象的女强人特有的凌厉气场。
杨文说,她不喜欢女强人这个称呼,“我不过是一个执着的教育工作者”。记者想,这种聪颖睿智却谦逊低调性格的形成与延续,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从纺织女工到大学生
杨文出生在德城区马市街,父亲是机床厂工人,母亲在卫生局工作。杨文刚进入校园便赶上文革,这并不是适合学习的年景,但她仍然把学习看得比吃饭还重要。
杨文告诉记者,父母都是崇尚知识的人,小时候,父母给她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书,父母经常把小伙伴们召集起来在自己家中学成语、讲故事,是她对那个时期最清晰的回忆。
1968年,父母响应国家号召,去往沂蒙山区军工厂工作,杨文的小学阶段也在那里度过。山区教学条件有限,到了杨文该读中学时,为了让女儿有较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决定让她去姥姥、舅舅所在的德州市,在德州一中读书。刚刚12岁的她,开始独立生活。
中学时期,杨文的学习成绩优异,而课堂外的表现同样出色。初二那年,杨文加入了刚刚组建的德州一中体操队,后来,她当选队长。那是一段 “流汗也流血”的日子——练高低杠时,手上的皮全被掀开了,肉火辣辣地疼;她继续在上面腾跃;练平衡木时,头被磕得眩晕,她继续上去翻滚。这段经历让杨文受益匪浅,她至今还记得,自己练前空翻每到关键处总失败时,教练对她说过的一句话——“这个阶段就是快成功的时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候,成功与失败,只有这一步之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文才发现自己内心有着如此的韧性与毅力。
山坳里一个漆黑的夜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一个女孩独自一人背着书包穿越一片坟地,赶往县城中学的高考补习班。她使劲掐着自己的手腕,用身体的疼痛来驱赶心里的悸怕——这是17岁的杨文。那时候高考制度荒废,高中毕业的她回到父母所在的沂蒙山区,被分配到一家被服厂。在这里,杨文兢兢业业,很快便得到了最好的岗位并当选团支部书记,可在她心里,总有一个梦想在召唤,那便是继续读书、考大学。于是,其他工友在聊天、织毛衣的时候,她在读书;夜深别人都在睡觉的时候,她在读书;值夜班的时候,她晚上工作,白天一早就跑到县城中学,带着几个凉馒头一待就是一整天。
杨文的付出最终得到回报——1979年,杨文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选择了中学时成绩不错的英语作为专业。杨文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于是她走着听、做着学,有好几次在食堂排队时由于沉浸在英语听力中,都不知道饭盒丢在了哪里……杨文说,英语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世界之窗,以后的岁月里,她生活和事业中的几个转折点,都得益于这门语言带来的机遇。
执着的教育追梦人
山东英才学院综合办公楼的入口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大字格外醒目。杨文说,这是她毕生的梦想。
1983年大学毕业后,杨文被分配到德州学院做英语老师,第二年,儿子出生。由于英语是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于是她决定从英语入手对儿子进行教育。可她搜罗了市面上所有的儿童英语教材后发现,这些教材过于枯燥和成人化,不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于是,杨文摸索着做了一些纸壳钟表、火柴盒汽车等作为教具,形象直观地教儿子学英语。她发现,儿子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并且学得非常快。后来,朋友、邻居家的孩子也加入了她的学生队伍,此时,杨文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英语+学前教育,一个念头也随之萌生,那就是探索中国儿童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1985年,杨文在市少年宫贴出了第一张儿童英语培训广告,油印了自己的第一本教材,录制了自己的第一盘录音带。每天晚上,她都会出现在少年宫的课堂里。另外,她还去一家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英语课。从她家到幼儿园,骑自行车需40分钟,讲一次课的收入是2块钱,靠此杨文掘到了“第一桶金”。
1991年,杨文在单位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31岁的她来到英国诺丁汉大学并明确选择了儿童英语教学法作为专攻方向。杨文在一位英国单亲母亲家中租住,不用交房租,但要负责接送一对双胞胎,这恰好给了她全面练习口语和体验英语文化的机会。同时,杨文联系到了国际儿童英语教师学会,并成为学会中第一位中国会员。
第二年,杨文放弃了在英国几所学校任教的机会回到德州,陪她一起回来的,是整整8大箱儿童英语图书。通过在国外的学习,杨文探索出儿童英语教学的先进方法,可她回国后发现,国内的幼儿园都没开设英语课。听说特区在搞改革,她立马从学校请假前往珠海,成为珠海市机关幼儿园的一名英语老师。
“海归”大学教师去幼儿园教书——杨文与众不同的经历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她新颖独到的教学方法让她红极一时,被评为“特区最佳儿童英语教师”,珠海电台、《澳门日报》对她进行了专访,广东电视台播放了她主持的儿童英语节目。当荣誉和鲜花向她涌来时,她再一次做出与众不同的选择——1993年,她放弃了调至珠海任教、月薪5000元、四室两厅住房的优厚条件回到山东,在山东工业大学任教的同时继续从事儿童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1995年,杨文又毅然放弃了在高校的安稳工作,创办了山东省东方英才外语培训学校。由于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很快便赢得社会多方赞誉,济南市社会力量办学一类学校、济南市名牌学校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而这,仍不是杨文想要的远方,她说:“我的志向是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影响到更多人,办属于更多人的‘大教育’。 ”
1998年,山东省有30万高中生参加高考,而落榜者就有20万。圆落榜生的大学梦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且很快被付诸于实践。当年,她在济南创办了全日制、多学科、综合性大专层次的山东英才专修学院(现山东英才学院)。
(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