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0110期 >> 第12版:往事
田雯与《长河志籍考》



  在有关德州的古籍文献中,有一种能够称得上具有“三最”的书籍,它就是田雯所撰写的《长河志籍考》。
  ◎该书的作者职务最高影响最大。田雯在写作该书时是官至正三品的刑部、户部左侍郎。
  ◎该书的流传环境最好。 《长河志籍考》成书后不久,就被收入乾隆皇帝主持编纂的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使其有了不同寻常的流传环境。
  ◎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康熙朝以后成书的历代德州志书,无不以其说为正统。

写作缘由


  田雯(1635-1704),字紫纶,号山姜,晚号蒙斋,今德城区吕家街人。明崇祯八年(1635)生于书香官宦门第。
  田雯16岁考中秀才,26岁中举人,28岁 (康熙三年,1664年)中进士。历官中书舍人,户部、工部司员,江南学政,湖广督粮道,光禄寺卿,江宁、贵州巡抚,后为刑部、户部侍郎,官至三品。他的诗文博雅,与康熙朝诗坛盟主王渔阳并称一时。田雯一生著作等身,《古欢堂文集》12卷,《古欢堂诗集》15卷,《长河志籍考》10卷等皆入 《四库全书》。另外,还著有《楚储米议》《观水杂记》《宝泉记》等。
  根据时间推算,田雯撰写《长河志籍考》应是在康熙三十年(1691)开始的。这一年,田雯的母亲去世,他挂冠回家守制。正是回家守制的旧有制度,才使他有时间静下心来,翻阅明代修成的德州各志和康熙十二年(1673)新成书的《德州志》,并发现志书中许多问题记述不够清楚,所以才决心写一部家乡信史以流传后世。两年多的守制期间,《长河志籍考》的初稿基本完成。康熙三十二年(1693)底,田雯被召回京担任刑部右侍郎,便将书稿带回京城官邸。在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将其定稿刻印。
  田雯撰写《长河志籍考》的动机有二:第一是回报与反哺家乡的文化建设。田雯的成才,首先是得益于家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明中期以后德州形成的优越的人文环境。从德州走出去的田雯,对家乡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正如他本人在 《长河志籍考》序中所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言之矣”!他后来还捐资重修德州学宫以及德州科举题名塔等。
  第二是力图说明德州历史沿革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纠正过去地方志书中的错讹之处。他晚年对故乡“俯仰兴怀”,“结情牢落”,加之对明代德州各志和清康熙《德州志》的不足“单成怅恨”,于是促成撰写《长河志籍考》一书。田雯对于德州旧志中的诸多错误感到十分遗憾。所以,他在撰写《长河志籍考》时,“周流舆籍、详观图牒”,坚持做到广征博引、严密考校。

书体性质


  《长河志籍考》共分10卷,近4万余字,分封域、河渠、镇店、古迹、祠庙、官廨、户口等12个类目。从史志学的角度看,《长河志籍考》应该属于乡土志范畴。但清末朝廷制定的《乡土志编写规范》,乡土志一般要分为15个基本类别,即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民族、宗教、地理等。 《长河志籍考》与朝廷规范相比,虽有明显不同,但大部分内容基本符合乡土志的范围。
  乡土志的编写标准,是在光绪年间才制定出来的,田雯撰写《长河志籍考》时要比清政府颁布标准早了近300年。乡土志在写作上应该采用记述文体,而《长河志籍考》中存有不少的考证,但总体上还是记述为主,就是那些考证,也是为了更好地记述而来的。
  《长河志籍考》与普遍的风物志相比,也不尽相同。一般风物志分为山川名胜、历史沿革、名人轶事、文物掌故、文化艺术、工美土特产品、饮食风味等几部分。 《长河志籍考》缺乏名人轶事、文化艺术、饮食风味等基本内容。所以说,《长河志籍考》应是介于风物志与乡土志之间,记载和考证德州历史文化的重要乡邦文献。

写作特点


  《长河志籍考》的写作方法有其独特之处,即考证与记述结合。如对德州名称的来历、德州的建制沿革、德州区域的河流,以及古鬲县、长河、平原郡等地理概念都是采用考证方法,然后对考证后的结论再进行记述;再如对德州城的历史沿革,在不同朝代的称谓和迁徙,其疆域、范围的错综繁复的交互杂陈等,都做到了上溯春秋甚至更古,下迄明清,一一条分缕析,详加记载。而对桥梁、道路、镇街、名胜、物产、轶闻等则完全采用记述的方法。全书有考证、有记述,但始终以记述为主。
  《长河志籍考》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田雯负才气豪,峥嵘敢言,多用骈体。讲求对偶、对仗,事多用典类比,文采博丽;四六句式,如诗押韵,气势铿锵。

对《长河志籍考》的评价


  田雯对《长河志籍考》一书十分自信,把它与风物志名著《洛阳伽蓝记》和《东京梦华录》相比较,认为不在两书之下。田雯在《长河志籍考》自序中,总论式地写道:“杨炫之伽蓝之记,孟元老梦华之录,大概如斯矣! ”
  《长河志籍考》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书中的多处结论,被后世的修志专家所采纳。如德州长期属于齐鲁和燕赵文化的交汇地之说、金代德州的小胡城之说等,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地域文化研究。民国《德县志》中,能够多次看到关键处引证了这部著作,或以书中的说法为准。 《长河志籍考》的出现,为后人著述立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可以说它是德州地域文化研究的开先河之作。
  但是,《长河志籍考》也有不足之处。在记述灾异时,加进了迷信色彩,如记录鬼怪妖魔,都是些道听途说的无稽之谈。 《长河志籍考》在语言的运用上,虽有赋、有诗,有形容,有排比,但生僻字、晦涩词的大量出现,大大影响了读者对该书的研读学习。田雯的老友谢重辉在《感里中亲旧》诗中曰:“蒙斋(田雯)独好奇,佶屈不由人”,也批评他的文字艰涩难懂。
  尽管如此,田雯的《长河志籍考》也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德州历史文献。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田雯与《长河志籍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