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上世纪50年代,全国处于困难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乡社干部们经常要忍饥挨饿地工作——
艰苦岁月的乡社干部

照片中蹲在前排右一的系李金德。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8年2月16日,它的主人李德金(前排右一)是陵县五李社区的居民,今年已经79岁。李金德告诉笔者,拍这张照片时正值陵县撤区并乡,城关区卜家乡合并到苑庄乡,借此契机,卜家乡社的干部们合影以作纪念。回忆起那个年代,李金德说那真是艰苦时光。
  上世纪50年代正是全国困难时期,为了解决劳动力、耕畜、农具缺乏的问题,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陵县组织成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后来又逐步发展为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当时陵县城关区卜家乡有两个高级合作社,其中一个是曙光高级合作社,李金德就是当时卜家乡曙光高级合作社的党总支副书记。
  那个时候,整风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乡社干部经常去区里开会。一大早就要出门,自己捎带干粮,没干粮的就揣一把地瓜干,走一个多小时到区政府开会。至中午开饭时间,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就在南墙根儿底下放一桶水、一摞碗,开会的干部们就舀一碗水蹲在那儿,吃着自带的干粮或地瓜干,吃完接着开会,一直开到傍晚,散会后还要再赶到乡政府继续开讨论会议。“饿”这种感觉就像是噩梦,时时刻刻笼罩着每一个人。李金德回忆说,有一次他在去开会的路上,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爬上路边一棵榆树捋榆钱吃,谁知一不留神从树上摔下来,昏了过去。幸好也去开会的于金娥经过时发现了,把他叫醒,李德金这才嚼着满嘴的榆钱又上了路。
  尽管生活非常困难,但也挡不住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李金德依旧清晰记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句口号,1958年是喊得最响的一年,在那个困难年代,这句口号让他们有了生产生活的动力。不想当时那个不切实际的奢求,今天却得已实现。
  让李金德遗憾的是,合影中大多数人喊了半辈子口号,也没等到“楼上楼下”的好日子;而同时又分外欣喜,自己终于在古稀之年看到农村大地上楼房拔地而起,切实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
□任晓敏张楠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艰苦岁月的乡社干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老照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