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同良(中)与本报采访组
个人简历
赵同良,1929年出生,山东省庆云县东辛店乡南赵村人。他10岁加入儿童团,1948年参加革命。先后任土改工作队文书、地委干事、山东省水利厅干部处副处长、交通厅工程大队党委书记,援外公路专家组组长、党总支书记,山东省交通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等职。
解放战争初期,他跟随华野三纵转战华东大地,在济南、淮海战役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他所在的渤海担架连曾被授予“模范担架连”的称号。
建国后,他全身心投入国家经济建设,先后参加和领导了平阴黄河大桥、北镇黄河大桥、石臼港立交桥、龙口港、威海港、青岛杭州路铁港立交桥、东营黄河大桥等重点工程,曾创下了我国公路和桥梁建设史上的诸多“第一”和“之最”,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
1991年离休后,他心系桑梓,为家乡公路建设做出过贡献,并为解决父老乡亲饮水困难及医疗等问题多次捐款捐物。
这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老人。
抗日战争时期,他年仅10岁就担任村里的儿童团长,站岗、放哨、送情报,成为地方抗日队伍里著名的 “娃娃战士”;
解放战争期间,他作为担架连的战士,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多次冒着枪林弹雨,参加火线救援任务,荣立一等功一次。
建国后,他先后任职于省水利厅、交通厅,参与、领导了平阴黄河大桥、北镇黄河大桥、龙口港、威海港、东营黄河大桥工程等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创下了我国公路和桥梁建设史上多个“第一”和 “之最”,两次获得“鲁班奖”;
离休之后,他心系桑梓,自己掏钱给村里打井、修公墓、资助五保老人加入新农合……
但我们采访他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 “我一生很平凡,就做了这么一点点儿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经历。”
这位老人就是赵同良,原山东省交通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
年仅10岁的儿童团长
1929年,赵同良出生于庆云县东辛店乡南赵村。村子位于乐陵、庆云、阳信三县交界地,属于 “三不管”的地界;马颊河在村南不远处流过,村南就是芦苇丛生、沟叉纵横的庆云南大洼。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南赵村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迅速成为抗日武装活动的重要根据地,到1938年,村里已经有十几人参加了抗日武装。
1938年秋天,八路军著名将领肖华带领队伍挺进乐陵,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经常带领队伍在南赵村开展抗日活动,赵同良家里也经常住着八路军战士。在他的印象里,肖华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个头不高,很秀气。当年冬天,村子里组建儿童团,上过3年洋学堂,跟着父亲读过四书的赵同良,因为文化水平高、做事机灵被选拔当上了儿童团长,当时他才刚刚10岁。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送情报。 1939年驻沧州、德州、济南的日伪军两万多人合围 “扫荡”冀鲁边区,相继占领了各个县城。庆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撤出县城,驻地就在南赵村。作为儿童团长,小小的赵同良经常独自承担起为抗日政府送情报的工作。一个冬天的傍晚,庆云县抗日政府得到情报,驻乐陵的日伪军要在第二天一大早袭击县政府驻在乐陵县小李村的财政科,人员和财务必须连夜转移。小李村距离南赵村有7华里,冬天的野外,四周漆黑一片,安静得让人害怕。小小的赵同良独自一人,一路小跑把情报准时送到了小李村,连夜又赶回南赵村通报情况。第二天拂晓,敌人把小李村团团包围起来,结果却一个人也没抓到。赵同良立了一大功。
赵同良回忆说,当时的情报都是写在很粗糙的草纸上,一般只有短短的一两句话,送情报的时候,干部会提前让儿童团员把纸条上的内容背熟,万一路上碰到敌人盘查就把纸条吃掉。自己就吃过两次纸条。
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是儿童团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当时,抗日队伍的干部都很年轻,他们自己也有宣传队,赵同良带领儿童团员和他们一起编排节目、搞演出,把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们经常天刚亮就集合起来唱抗日歌曲,村里的乡亲们说: “鬼子一扫荡,感觉日子昏天黑地的,没个盼头。但只要听到你们儿童团的歌声,就觉得日子又有盼头了。”武工队员们也夸奖赵同良他们: “呵,唱得真带劲,听上去和冲锋号一样!”一次,赵同良正带领儿童团员排练歌曲,在村里散步的肖华站住听了一会,赞扬他们说: “你们唱得很好,有老苏区儿童团的样子。”
肚子里有点墨水的赵同良,最拿手的绝活是自己编写歌曲,他能够根据当时抗日斗争的形势和工作重点创作歌曲。 2013年年初,他根据自己的记忆,亲自演唱,让人整理出了22首抗日歌曲,其中很多都是他自己当年创作的。其中一首名为 《赞挺纵》的歌曲中写到: “抗日挺进军进驻乐陵城,军纪严明善待老百姓,要问他们哪里来,西北陕甘宁;能将带精兵,唯物事物论,百姓们欢呼我们八路军,百战百胜天下治,平型关战役显威风,百战百胜天下治,平型关战役显威风。”歌中唱出了当时冀鲁边区老百姓对肖华纵队的深厚感情。
由于在儿童团表现出色,1940年赵同良被选拔参加了全县的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担任庆云县一区大范乡儿童团长。在乡青救会主任范成玉同志的帮助下,经常到本乡各村组织、指导儿童团活动,组织唱歌、体操比赛,当时县青救会主任王希孔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个乡儿童团活动是全县最好的。
火线救援,九死一生
解放战争开始后,赵同良参加了渤海第一担架团,支援前线。在渡过黄河以后,担架团被分散到各个野战部队,赵同良被划分到了华东野战军三纵八师直属担架连,担任起火线抢救的任务。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开始后,赵同良跟随三纵八师进攻济南。 9月20日,三纵八师负责进攻济南邮电大楼,这是济南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当时,防守该楼的是国民党王牌军第74师58旅172团刘炳琨部,依托大楼构成的坚固防御体系,国民党军负隅顽抗,使解放军伤亡惨重。双方展开了逐楼、逐层、逐屋争夺,经过了一个黑夜和半个白天的激烈战斗,解放军最终占领了这座济南商埠区的最高建筑物。当时济南全城停电,战场上除了枪炮发出的火光,一片漆黑,赵同良他们摸黑抢救伤员,一个晚上在枪林弹雨中三进三出。当天晚上,他返回战场参与抢救第三个伤员时已经是凌晨三四点钟,抢救出来后直接送到了位于西红庙附近的纵队野战医院,当时已经是早上七八点钟了。在医院暂时休整的时候,赵同良碰到一个战地记者,他对赵同良说: “王师长牺牲了。”这个消息当时一直保密,后来赵同良才了解到,就在攻占邮电大楼的战斗中,三纵八师著名战将王吉文师长亲临战场参与战斗,英勇牺牲。
22日晚,解放军攻进济南外城时,赵同良所在的担架连跟进参与火线救援,但国民党军队疯狂反扑,将担架连封锁在了里边。当时,带队的通讯员也辨不清道路,只能试探着向外突围,赵同良他们面临生死考验。万幸的是,解放军内外夹击,迅速打通了外城的通道,赵同良他们带着伤员顺利撤出了战斗。
淮海战役开始后,华野三纵与八纵、十纵、十一纵及两广纵队一起进军商丘至砀山一带,以达到牵制邱清泉兵团、刘汝明兵团和孙元良兵团的目的,不使其进入淮海战场。当时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
(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