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乡村游,如何才能走得远?

夏津椹果文化采摘节吸引了大量游客。董玉龙摄



  德城区馨秋生态园、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乐陵大孙乡生态采摘园……近年来,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已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标签。
  11月15日,在全市重点旅游项目暨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议上,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被明确:未来5年,全市乡村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7年,乡村旅游总收入占旅游经济总量比重达到25%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乡村旅游之路该怎么走?

规划引导,项目带动

  发展乡村游,我市条件得天独厚。据了解,我市共有134个乡镇,3000多个村庄社区,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0%,近八成的旅游资源就蕴藏在农村地区。
  与此同时,大力开掘乡村旅游“富矿”的机会在增多:省政府近日出台的 《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要特别重视发展旅游、文化等十大行业和领域。省政府决定在“一圈一带”专项切块资金中,拿出20%用于旅游业,我市也将从“一圈一带”专项切块资金中拿出3250万元,用于23个旅游规划及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为利用好这一政策资源,规划和项目必须两翼并举。目前,我市已完成了《德州市环城市旅游游憩带规划》,《德州市中心城区旅游发展规划》也启动在即;此外,各县市区乡村旅游规划也在陆续开展。这些规划一旦全部完成,将极大整合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与此同时,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正拉动拥有一定基础的县市区提档升级:夏津围绕大云寺项目,努力打造宗教旅游胜地,丰富森林公园游览内容,有效带动吃、住、购等相关产业增收;乐陵依托50万亩枣林投建了接待中心及枣林景观工程,大大提升了景区整体形象。
  实践证明,以项目拉动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凝聚要素、增强发展后劲,促进旅游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档次的提升。

强内功,擦亮旅游品牌

  当前,我市乡村游亮点在逐渐凸显。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8亿元,其中,各类生态园、采摘园吸引了大批游客,清明、“五一”期间,许多生态园甚至客满爆棚。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大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尚处于“农家乐”、“采摘”等初级阶段,经营主体实力较薄弱,缺乏上规模、上档次、影响大的项目。
  我市一家生态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十一”,他的生态园虽吸引了不少来自市区的市民,但对他来说,如果生态园不仅吸引德州市民,还能吸引济南、北京等城市的游客,就再好不过了。
  在德城区南部生态区馨秋生态园,这种期待正在变为现实。今年前三季度,馨秋生态园不但吸引了来自北京、济南等地的游客,甚至还吸引了不少江浙人。吸引这些远方游客的,是馨秋的几款拳头产品:馨秋德玉梨、馨秋草莓、馨秋大樱桃、馨秋蔬菜……目前,这些产品已经直供北京、济南等地的超市,许多市民在品尝到鲜美果品之后,对原产地产生了浓厚兴趣,许多人便专程赶了过来,体验现场采摘、品尝的乐趣。
  以叫得响的品牌,带动游客光顾原产区,馨秋的做法值得借鉴。业内人士评价说,许多游客最看重的就是能不能品尝到当地富有特色的食品,景点可以先从提升地方特产的知名度入手。
  馨秋为让“德玉梨”叫响全国,聘请了专业营销团队进行了策划,至今令业界津津乐道:就在中秋节来临的前几天,策划公司在《人民日报》连续几天发布了整版“德玉梨”广告,为增加神秘性,起初并不透露“德玉梨”的产地信息,一直等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才在最后一期刊登产地及销售电话。也就在电话公布的这一天,销售经理就接到求购电话1000多个,仅3天,就销售了5000箱“德玉梨”。紧接着,来自全国的游客,慕名来到馨秋生态园采摘。

深度游,赋予乡村游文化味儿

  在全市重点旅游项目暨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上,副市长杨玖庆指出,策划旅游项目要紧紧围绕六要素,能让游客“吃得香、留得住、行得畅、游得欢、购得多、娱得乐”。
  对于“吃得香”,我市乡村游景点具有不少优势,德州扒鸡、乐陵小枣、德州西瓜、德玉梨等等名优特产已经驰名大江南北。
  但是如何让游客 “留得住、行得畅、游得欢、购得多、娱得乐”还有许多文章可做。有业内人士认为,实现这5个要素,丰富的旅游项目、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必不可少,而更重要的是,应多在软实力上下功夫。
  各乡村游景点应致力于提炼地方旅游的特色,特色不是“土”,而是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赋予其文化内涵,既需要通过“复活”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让游客体验别具风情的景点;又需要与时俱进,提升更具现实意义的文化内涵。
  业内人士建议,在“吃”方面,应注重乡土特色饮食文化挖掘,尤其要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观赏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在“住”方面,既要体现乡间气息,又要让游客享受到星级服务;在“行”方面,加大投入,加强乡村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游”方面,做到游有特色、游有保障、游有品位;在“购”方面,制作带有当地文化的小纪念品供选择;在“乐”方面,开辟综合型农业观光园或农业博物馆,让游客亲身体验德州的农耕生活,感受质朴、原生态的农耕文明,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本报记者 任立松 见习记者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李燕 崔禾 清河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村游,如何才能走得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