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精诚谨严以治学

2009年10月,时任中澳研究会会长的杜学增(右二)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1986年8月28日,杜学增(左)接受富布赖特高访学者证书。



  (上接2版)就在杜学增潜心研究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的同时,他先后担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等职务。
  在他主持英语学院事务期间,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他经常说,英语专业人才不仅要英语好,而且要品德好,有头脑、会思维,有能力,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胜任工作。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下,他的许多学生即使从外语转向各行各业,仍然能够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骨干和精英。如今在外事领域,学院培养出来的不少学生都做到了部长级、司局级干部。
  2008年,杜学增退休,但他仍然研究不辍。就在去年,他还出版了一本新的学术专著 《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变异——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和方法》。此外,他还被北外返聘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任教至今。
  现在的杜学增仍然身兼多职: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常务理事,以及多所大学 (包括德州学院)的客座教授。 2007年,杜学增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难忘故土祝福家乡

  如今,杜学增离开德州已有53年,但令他魂牵梦萦的仍是家乡的一草一木。他时常说,从家乡汲取的营养,滋润了他一辈子,他最感谢的就是家乡。
  当德州学院聘请他为客座教授时,他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对他来说,能将自己的一生所学回馈给家乡,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每年,除了到德州学院举办讲座,他都会争取回来两次。家乡的人和事让他感到亲切,家乡的巨大变化,令他欢欣鼓舞。
  但是,让他感到惋惜的是,随着时间的变迁,留存在他记忆中的 “老德州”已经所剩不多。在杜学增的幼时记忆里,当时德州城墙的北门保存得很好,许多进城的老百姓都会把牲口拴在城门洞里,可现在城门已经荡然无存;他曾经就读的吕家街小学,当时还有门楼等古建筑,现在再去看,早已找不到踪迹,甚至连吕家街小学都已经被埋进岁月的尘埃里。这让杜学增有些惋惜:如果这些老建筑都保存着,将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苏禄王墓和大运河是他怀念家乡的另外两个关键词。小时候,杜学增每次经过苏禄王墓,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对石人石马。杜学增经常与同学前去游玩,听老人们讲解关于苏禄王墓的传说,他还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讲起了一个他记忆深刻的传说:相传,苏禄王去世的时候,本来打算葬在河北,但按照菲律宾王室的规矩,掩埋国王的地方,土壤要重一些,所以最后选择了德州。
  在他看来,这是一代人对这个城市的记忆,弥足珍贵。他真诚地建议,德州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留每个时代的遗迹,一方面,这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留给在外游子怀念故土的场所,增进同家乡的感情。
  当得知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的保护已经纳入国家战略,杜学增很高兴。他说,他的老家离运河仅有半公里,小时候他经常与大人们一道去运河挑水。运河如果能够实现通航就太好了,将对德州的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面对我们邀他给家乡题词的请求,杜学增欣然应允,提笔写下:感谢家乡的培养和教育,愿德州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表达了对家乡最诚挚的祝愿。□本报记者 尹滨 任立松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精诚谨严以治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德州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