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回乡的机会,王涛(右三)到馨秋公司调查指导。
王涛(左二)援疆时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教师交流
王涛(前一)深入基层在田间调研
王涛(右一)与美国学者洽谈交流
(上接2版) 2007年又成功申报了作物学、水利工程、农林经济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使学校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王涛有一句话引人思考,作为一所高校,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围绕重大需求来做事情!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上,王涛积极促成新疆农大与中国农大开展广泛合作,其中 “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农村特色产业信息化技术研究”、 “干旱区绿洲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 3个课题列入了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仅“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就获得了8000万元的科研经费,也创造了新疆农业科技工作历史上获得国家支持的新纪录。
不管走到哪里,自己的根都在德州
51岁的王涛,祖籍夏津县田庄乡东张村,出生在泰安市宁阳县的华丰煤矿。他的爷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生活所迫到华丰煤矿做了窑工。虽然在宁阳已经生活了90多年,经历了祖孙三代, “但在我们一家人的心里,一直都把德州夏津看作是自己真正的家。”王涛说,爷爷和父亲一直把宁阳看作是自己打工的地方,他们甚至一直计划着回东张村盖房子,就连盖房子的材料都陆陆续续买齐了。后来爷爷突然去世,加上全家人都在外地工作,盖房子的事情才放下。
受了爷爷和父亲的影响,王涛自小就知道自己的老家在夏津县田庄乡东张村。从五六岁开始,每隔二三年他都要跟着父亲回老家过年。在上世纪60年代,从宁阳回夏津是一段艰苦的旅程。王涛一家要先坐火车到济南,在济南住一晚,第二天再从济南坐火车赶到平原,然后从平原坐汽车到夏津。最后,在夏津县城想办法搭车回家。王涛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年过年,一家人在平原没赶上公交车。那时候车辆极少,父亲费尽力气才拦到一辆大卡车,全家人在严寒天气里忙不迭,坐上了卡车后斗敞篷车厢。又冷又饿又颠簸,幼年的王涛没坚持到夏津就吐了。
随着时光的推移,老家在王涛的印象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夏津县城没有几座像样的楼房,现在县城不仅仅楼房多了,环境也越来越优美。地里不再单一地种棉花,各类经济作物越来越多。从事棉纺、粮油加工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农民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还记得小时候回家,过年的时候就吃 ‘一锅熟’:锅里熬小米汤,锅沿上贴着玉米饼子,帘子上蒸菜,熟了以后菜上浇一层明晃晃的棉籽油。”王涛说,现在回老家年轻一点的都不知道什么是 “一锅熟”了,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已经没有很大的差别。
2011年,经过全家人的一致同意,父亲和王涛将爷爷的骨灰迁回了东张村安葬。 “爷爷一直想着要回老家,我们要完成他的心愿。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不管走到哪里,总记得自己的根在夏津,从心底对德州、对夏津特别有感情。”王涛说。
为家乡发展支招:将粮食生产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虽然身在北京,但王涛一直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今年春天,他利用回乡的机会到馨秋种苗公司进行调研指导,对企业生产流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帮助企业改进了生产工艺。他还为希森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牵线搭桥,由学校为希森集团的马铃薯育种基地提供技术支持。
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他主动谈到了 “德州整建制创建吨粮市”、夏粮生产实现 “十一连增”等话题,对于德州的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王涛认为,工业基础差是德州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必须要找到一条符合德州实际、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自己兼任着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主任,近几年一直跟踪国际生物质经济发展。生物质经济在欧美已经有了基本成型的发展模式。美国农业就业人口长期稳定在总就业人口的17%到19%,他们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的工业化、产业化问题,主要的途径就是发展生物质经济——即基于淀粉、纤维素为原料的产业。美国重点发展了三大产业:一个是生物能源产业,他们的乙醇汽油占到汽油消耗总量的20%。二是生物基产品。美国的总商品数大概是40多万件,这其中12%是生物基产品。三是畜牧业。
美国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在粮食生产基础上发展 “基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工业 (生物基经济产业)大有可为。在国内,吉林省的大成集团,发展基于淀粉和纤维素的新能源产业,同样取得了成功。德州作为全国第一个吨粮市,今后怎么发展、向哪里发展,是下一步应该回答的问题。国外有美国的经验,国内有大成集团的成功,我们有信心在德州走出一条围绕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的路子。
王涛说,历史上黄河几次在德州改道,好几个县都留下了特殊的黄河故道地形地貌。黄河故道里的沙土地不太适宜种植粮食、棉花等传统的农作物,但如果种植能源植物却非常适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夏津最有名的是桑葚。原来都是果桑、蚕桑,但现在演化了很多品种,比如高蛋白桑、能源桑。在德州这样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的地方,特别是在沙荒地上,像能源桑基本能够保证一亩地一年产出相当于1吨标准煤的能源作物。在瑞典,他们每年能够采伐1亿立方米的木材,用木材做热电联产。
德州优势的粮食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大面积的河滩地、沙荒地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怎么把这些资源变成德州的发展优势?王涛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考了很多。他指出,德州经济要迎头赶上发达地区,一定要走有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
王涛现在兼任着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的主任,非常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研究与家乡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德州推进生物质经济发展的实践,为德州父老乡亲生活得越来越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采访的最后,王涛为我们题写下了: “吨粮市的优势发展转变为生物经济的优势,造福家乡父老乡亲”。他是真诚希望能够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