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城市记忆
历史上的德州民居

图片中展现的这条街道就是80年前的解放北路,那时候叫南门里街。当时德州著名的三盛园等酒店都集中在这条街上,鸿升魁饭店和大中医院的牌匾在图片中清晰可见。



上世纪30年代的德州小院。



解放初期的车站街28号民居,一间历经风雨的破旧土坯房。



1888年,运河边上的居民和他们的房子。



  永乐九年,德州城布局第一次进行了规划,此后便出现了“东门贱、西门贵、南门富、北门穷”分城而居的情形。
  自明洪武三十年德州设卫筑城以来,德州城里建筑主要以衙署、驻军军营、粮仓及配套设施为主,民宅并不多。当时部分居民以贩盐和打渔为生,居住在北厂到石家园的沿河一带,所居房屋多是结构简单的土坯房或草房,零零散散地分布着,没有布局可言。永乐九年(1411年),州卫同城,德州城布局进行了第一次规划,“召集四方商旅分城而治”。
  德州漕运、商业发达,最先发迹的船户、商人们在老城率先置地建房。商民贸易往来密集的市场街、当铺街、南门里街、豆腐巷、小西门一带率先成为人口聚集地,所建房屋虽然较为简易,但基本具备了德州民居的雏形。
  德州有句老话:东门贱、西门贵、南门富、北门穷。此说源于以二郎庙和城隍庙为中心的老城四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德州居民择居方位的心理。
  出了东门就是乡村,且有大水沟和陈公堤阻碍交通;西门沿运河,御道直达京城,附近有高贞观和文庙,寸土寸金;北门犯太岁,是处决犯人时走的城门;南门门里商铺林立,门外是农民进城买卖、歇脚的重要集散地。所以富裕人家置地建房多选择在南门外、西门里,而一些贫苦居民则选择在城东居住,城西方向居住的多是官僚、驻军。当时,家住城西和城南是值得炫耀的。
  旧时,德州城虽然也有不少四合院,但更多的还是三合院和土坯房、草房。
  即使是富裕人家也很少住四合院,城中以居三合院的人家为多。三合院包括正房和东西厢房。正房一般有3间或5间(因有四六不成宅之说,所以忌讳4间或6间正房),东西厢房2至3间。正房中间那间称为明间,有后窗,前设左右两灶,与两侧卧室的土炕相通,土炕上铺放苇席,席上放被褥,夜放昼叠。屋里摆有大衣柜、桌椅等家具,以西为上,供长辈居住。最东面一间是厨房,与卧室相通,灶台后面的墙上挂秫秸插的碗碟架子,还有竹制的筷子笼子。厢房一般是牲口栏、粮库或磨房。厕所的位置很重要,视大门位置而定,如大门朝西南,厕所会建在东南;如大门朝东南,厕所则建西南。
  穷人住的多是土坯房、草房,邻近房屋并排排列,房子大都一样高。房子经历风吹雨打日晒,要么漏雨,要么墙皮脱落,屋里屋外还经常出现老鼠洞,修房子是每年必做的事情。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历史上的德州民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老照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