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生活用水:从车载肩挑到“自来”

上世纪30年代,贫苦的送水工走过西门。



原德州第一水厂沉淀池。



  旧时,德州城区主要靠运河和城里的几眼浅水井提供生活饮水。
  德州地下水水质硬、味苦咸,有机盐、氯化物含量高,不适宜作为饮用水,但由于条件所限,当时大部分居民不得不饮用浅水井水。那时候,城里较大的浅水井有5眼:金鸡亭吊桥井、马家大井、三山夹一井、恩泉井、卢家井。
  这些浅水井,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水源,也因而留下了不少美丽的传说,据说恩泉井的名称就是清朝乾隆帝所赐。恩泉井位于现在的华联商厦附近。相传,乾隆帝南巡场面宏大,随从众多,所到之处,井水都被用尽,唯独此井,水源旺盛,汲之不竭,让乾隆帝大为赞叹,于是御赐 “恩泉”二字,以为井名。清末,该井随着恩泉行宫的破败衰落而销声匿迹了。
  城市居民自己从浅水井中挑水吃,而官衙、商号、大户、饭馆、茶馆则多吃运河水,这也就催生了以售卖运河水为生的卖水人。当时,运河边有5处取水点,分别是桥口、许家摆渡口 (胜利桥)、石家园运河西岸、豆腐巷运河井、石家园街北。每天早晨,这些取水点的取水人都络绎不绝。卖水人推着木轮小推车或挑着担子从取水点取了水,有的运到水市街 (今胜利街附近)等顾客上门买水,有的给长期主顾上门送水。
  1931年后,推水的木轮车逐渐被小胶轮车取代,煤油桶代替了木桶用来盛水,也逐渐出现了用于拉水的驴车。运河里的水是活水,水质比浅井水好得多,但夹带的泥沙较多,因此用运河水的人家都备有一口特大水缸,缸满后,放入一些碎明矾,然后用木棒沿缸边顺着一个方向使劲搅拌几分钟,盖上缸盖,沉淀约半小时后,水变得清澈就可以使用了。当然,由于泥沙多沉淀在水缸底部所以不得不经常淘缸。
  由于用水不便,日本人占领期间,曾两次让德县城区商界集资,试图修通自来水,但仅在杨家圈建造了7个净水处理池,就因所需的机械、管道都没有配齐,始终未能投产。
  直到1956年,德州成立自来水厂筹建委员会,投资47万元在杨家圈建设了占地60亩的第一水厂。第一水厂以运河水为水源,水质好,使用露天水池,采用硫酸铝做混凝剂、漂白粉做消毒剂。
  1956年4月,由山东省建工局设计、济南市自来水公司施工,铺设了德州市第一条输水管道。该管道全长2.45公里,管径20厘米,最大输水能力1460立方米/日。1957年5月1日,该管道开始供水,日供水3000吨,水价每吨5角钱。
  后来,随着自来水的普及,昔日繁忙的浅水井及运河取水点逐渐开始少人问津,因市政建设需要,不少浅水井被填平,城区人民挑水吃的景象逐渐成为历史的记忆。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生活用水:从车载肩挑到“自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老照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