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是德州区域历代为官者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将著名的颜体书法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还在这里演绎了一曲维护国家统一、反对祖国分裂的千古绝唱。
抗击安史之乱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唐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唐沂州琅琊郡(今山东临沂)。开元二十二年(734)考中进士,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陵县县城)任太守,人称“颜平原”。
颜真卿出任平原太守之时,唐王朝正面临着一场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大角斗。颜真卿凭多年的从政经验和种种迹象觉察到,节度使安禄山反意甚明。于是,颜真卿以防淫雨为名,不动声色地修浚城池,储备粮草,训练人马,积极备战。同时又天天游览名胜古迹,饮酒赋诗,以麻痹安禄山。狡猾的安禄山派幕僚以河北采访使判官名义,巡视平原郡,刺探防务情况。颜真卿将计就计,陪同来使游览郡内名胜厌次故城(今陵县神头镇)遗址和东方朔庙、东方朔墓以及汉代72疑冢等古迹。当看到东方朔庙中陈列的开元初年德州刺史韩思复主持刻写的《东方先生画赞碑》时,颜真卿借韩的刻碑太小为由,当场重写了《东方先生画赞碑》及自己撰文的《碑阴记》,给了对方一个风流儒雅的书呆子的印象,成功蒙骗了安禄山的使者,使安禄山放松了对他的监视。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率20万精兵叛乱,一路朝唐东都洛阳杀来。由于唐玄宗从未想到安禄山会叛乱,所以在军事上毫无准备。当时的河北郡县或开城投降,或弃城逃窜,大部失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兵精粮足,戒备森严”,叛军久攻不下,绕道而去。安禄山的叛军渡过黄河,连下数城,不久攻陷东都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并分兵向潼关进攻,妄图占领西安,一举取代唐朝。
为了消除后顾之忧,安禄山派部将段子光携唐将蒋清等3人首级到平原郡,欲胁迫颜真卿降服。颜真卿毫不畏惧,腰斩段子光,召集全体将士举行誓师大会,历数安禄山分裂国家的罪行,号召大家齐心报国,勇杀叛贼。
此时,颜真卿的从兄颜杲卿在常山(今河北正定)也举起了抗叛的旗帜,与平原郡成犄角声援之势。不久,河北17郡联合响应,推颜真卿为盟主,“集兵20万,横绝燕赵”,切断了洛阳到叛军老巢范阳之间的通道,狠狠地捅了安禄山一刀。
清河人李萼和同郡几个人来到平原郡请求颜真卿派兵援救,于是颜真卿与清河、博平之师合兵一处,屯于博平。叛军将领白嗣深、乙舒蒙等率兵2万来战,颜真卿遣其大将李择交、副将平原县令范东馥、裨将和琳、徐浩等分路进兵,大败叛军,斩首万余级。唐玄宗下诏加颜真卿户部侍郎,仍为平原太守,据守河北。
唐肃宗即位后,拜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河北形势的骤变,迫使安禄山停止进攻潼关,派史思明、尹子奇率军全力进攻河北。不久,饶阳、河间、景城、东安相继失陷,独平原、博平、清河3郡依然固守,但均被叛军重重包围。当叛军围困常山时,颜杲卿率兵浴血苦战6天6夜,最后城破被俘。颜杲卿一家几十口均被斩于市。
当叛军横陈平原郡城下时,颜真卿让年仅10岁的独生子颜颇,越海(渤海)去渔阳(今北京密云),联络平卢守将刘正臣,请他在敌后起兵,夹击叛军。三军将士固请劝止,而颜真卿终不为所动。颜真卿以身家性命维护国家统一,感动了平原郡的广大百姓。武弁、猎户纷纷自告奋勇,效命疆场。就在洛阳到范阳的通路被打通后,叛军在安禄山的授意下挥师西进,很快占据西安。这时,平原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人心恐慌。至德元年(756)十月,颜真卿洒泪告别平原,渡河取道江淮荆襄以入朝。
惨遭奸臣陷害
在抗击安禄山的叛乱中,颜真卿忠君爱国的名声大震。德二年(757),颜真卿被唐肃宗授予宪(刑)部尚书、御史大夫。由于颜真卿秉性耿直,坚守正义,从不阿权媚上,因而屡遭迫害。在颜真卿被授予宪部尚书不久,就得罪了宦官李辅国,被贬为蓬州长史。
代宗即位,拜颜真卿为利州刺史,迁户部侍郎,尚书左丞、进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大历元年(765),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降为吉州司马。三年(768)四月,再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他在抚州任职的5年中,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颜真卿,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颜真卿祠,四时致祭。
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其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抚州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德宗即位后,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加官太子太师,但先后为权相杨炎、奸相卢杞所嫉恨。建中四年(783),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攻陷汝州。于是,奸相卢杞乘机上奏德宗说:“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不明事理的唐德宗,竟然同意了卢杞的提议。颜真卿行前给儿子留了封遗书,只写了6个字:奉家庙、抚诸孤。
到了许州(今河南许昌市),颜真卿被李希烈拘留。李希烈不仅不听颜真卿的劝降,反而对其威逼利诱,妄图让颜真卿为己所用。但忠胆铁骨的颜真卿终不为所动,在被囚禁了1年零7个月后,被李希烈缢杀于蔡州(今河南汝南县),终年77岁。
直到平定淮西叛乱后,颜真卿的灵柩才被护送回京,德宗皇帝“痛悼异常,废朝五日,谥曰文忠”。并下诏:“君臣之义,生录其功,殁厚其礼,况才优匡国,忠至灭身。朕自兴叹,劳于寤寐。故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旧唐书》也赞曰:“(人)自古皆死,得正为顺。二公(颜真卿、颜杲卿)云亡,万代垂训。 ”
传世《东方先生画赞碑》
《东方先生画赞碑》是颜真卿为迷惑安禄山使者而写,属即兴而书。该碑为楷书,共36行,每行30字,天宝十三年(754)十二月立。碑额篆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内容为西晋文学家夏侯湛撰文。碑阳赞12行,阴记17行,行楷30字,大楷字径约10厘米,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气势磅礴。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先生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东坡题跋》卷四)。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甚至宝晋斋本《东方画赞》,被认为是王羲之小楷。颜真卿变小字为大字,易清朗俊秀为刚劲雄强,应说是师古而不泥古。此碑在研究颜书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这种风格既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也与颜真卿高尚的人格相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型。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之)、献(之)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体书法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创建颜体书法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东坡题跋》)
《东方先生画赞碑》为颜碑中的精品,世人争相拓摹,推崇备至。 1978年,《东方先生画赞碑》被列为山东省重点保护文物,1982年列入国家一级文物藏品。因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为使《东方先生画赞碑》完整地流传后世,陵县文化部门于1983年底据传世宋拓本重新复制,很好地保留了原碑风姿。为妥善保存这一珍贵文物,县政府在县人民公园内修建了文博苑。文博苑有4座碑亭,琉璃瓦顶,飞檐走壁,雕梁画栋,玉槛回廊,分别厝放《东方先生画赞碑》原碑、《东方先生画赞碑》复制碑、《东方先生墓碑》复制碑、清历城王钟霖书《颜鲁公画像赞碑》。园内另有颜公祠,格调高雅,庄严肃穆。
颜真卿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很多,著作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碑石有《多宝塔碑》《东方先生画赞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臧怀恪碑》等。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