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李墨祖,原名盖士贞,曾用名李元,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原青岛大千书画院院长。1922年2月生于山东德州。1943年济南师范学校毕业,后转解放区入华北联大学习。 1947年入鲁艺美术系学习。 195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学习。 1952年调文化部,历任周扬同志秘书、中国摄影家协会办公室主任等。
李墨祖自幼酷爱绘画。中学时期学习国画、木刻,多幅作品刊登于北平 《吾友》杂志。解放战争时期,创办木刻版 《延庆画报》。作品有连环画 《兄妹开荒》,中国画 《鹤乡》、 《巍巍太行》等。出版有 《墨祖集》、《墨祖山水画集》。作品中国画 《桥沟风光——平型关战役故址》参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获金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及港台地区,日本、美国、菲律宾、韩国等国家收藏家收藏。
8月30日上午9点,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到了李墨祖先生在北京市的居所,上楼前我们先拨通了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干净利落: “我以为你们到这儿得11点了呢,没想这么早就来了。我下楼去接你们。”不等我们推辞,老人已经挂断了电话。二三分钟以后,电梯门打开,一个身体瘦削、精神矍铄、看上去不过70多岁的老人站在我们面前,这就是91岁的李墨祖先生。
燃气灶上的锅正冒着热气,我们建议老人先吃饭。他的手简短有力地一挥: “不用。到这里听我的。”在我们采访的3个多小时里,这样的手势我们见到了好几次:拿东西、找文件……每当我们表示对一个老人的关心、帮助,希望为他代劳的时候,他都会把手一挥:“别管,我自己来。”
这是一位有点倔强的老人。他的一生历经坎坷,也许正是这种倔强背后的那份自负与坚韧,让他在屡屡遭受磨难之后,仍然能够成就人生的精彩风景。正像他所痴迷的长城一样,在崇山峻岭、戈壁险滩间曲折蜿蜒,往往在人们感到已经无路可走的奇绝之处,却斗然显现出自己的高峻巍峨与雄浑壮丽。
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墨祖原名盖士贞 (曾用名李元), 1922年出生于德县城南的谢张庄 (今武城县四女寺镇谢张庄村)。家境还算殷实的他,从小就被父母送到德县县城,就读于吕家街小学 (今建设街小学)。那时日寇入侵古北口、喜峰口,北上抗日的中央军,有些住在他们学校里,随后传来了古北口、喜峰口十九路军、二十九军英勇杀敌的故事,从而他知道了长城。 “七七”事变后,日寇占领了德州,他上了德县中学(今德州一中)。也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大中。
张大中,河北景县人,从小在德州长大, 1940年入党,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团市委书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后任北京日报社社长、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秘书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年长李墨祖仅仅两岁的张大中,是李墨祖一个本家哥哥的同学,因为这层关系,从上小学起两人就已经相识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在德县中学读书的李墨祖就寄宿在张大中家。当时,已经到天津工商学院就读的张大中,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并于1938年9月加入了我党领导的抗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此后的几年,每逢学校放假回家,张大中就为李墨祖等同学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讲那些中国军民英勇抗日的故事。
李墨祖回忆说,当时寄宿在张大中家的,还有后来成为了毛泽东主席警卫组长、中央警卫局副局长的沈同,当时他们3个人关系非常要好,受张大中影响,很快他和沈同就先后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上世纪40年代初,李墨祖考入济南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在那里,他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成为了我党领导的地下抗日宣传队的一员。 1943年春节前后,经张大中、高深二人介绍,李墨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在这年春天,日伪当局安排他们班的同学演出一个 “汉奸剧”名为 《破镜重圆》,李墨祖演一个八路军连长,当他演到八路军连长被其未婚妻和做伪县长的岳父劝降的剧情时,李墨祖即兴改成了连长拒绝投降,并高喊:“誓死不当亡国奴!” “坚决抗日到底!”致使台口大幕骤然落下,全场一片欢声雷动!演出引起了日伪特务的注意,对李墨祖进行威胁。 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安全,很快把李墨祖调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那时是1943年。
在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李墨祖在河北北部的长城一带打过游击,在崇礼县做过基层区长,在延庆县委宣传部做过通讯干事……他目睹了仁人志士为了抗日而抛头颅洒热血,也见证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几年时间里,他从一个青年学生迅速成长为一个经验丰富的革命战士。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正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的李墨祖,和同学一起被编入文工团,奔赴解放战争第一线慰问演出。他们跟随队伍参加了锦州战役、天津战役,一路南下,到达了武汉。途中他们用精彩的演出鼓舞着作战部队的士气。李墨祖所在的文工团进入锦州时,战役才刚刚结束。解放锦州的四野主力去打著名的黑山阻击战,阻击廖耀湘兵团支援锦州,锦州城里已无驻军。此时,国民党军队由葫芦岛登陆,虎视眈眈,准备对锦州进行反扑。面对城里缺兵少将的事实,文工团员们毅然决定:演一场 “空城计”拖住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他们三五成群分成几个小组,在锦州的各个主要路口敲锣打鼓演歌剧,全城各处一片锣鼓声。国民党军队看到这一情景,满心狐疑,一直没敢进攻,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当口,四野主力已经打完了黑山阻击战,重新回到了锦州。
被 “夺走”的22年
全国解放以后, 1952年,李墨祖被分配到国家文化部,任部长周扬同志秘书。 1954年,又被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和平时期的工作和生活,一切都那么平稳有序。然而,李墨祖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 “反右”政治风暴,让他开始了长达22年的劳改生涯,他的生命步入了最黑暗的时期。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影片 《渡江侦察记》。曾经参加过游击战争的李墨祖认为,影片对敌后游击战表现得不够深刻,他下决心写一个反映游击战的新剧本。 1957年,他回到了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张家口农村老区搜集材料——日本投降前后,他一直在这里坚持游击战打击敌人。当地村干部和百姓见到李墨祖很高兴: “老区长回来了啊!”晚上,村民们聚集到李墨祖的住处,七嘴八舌地给他讲当地大搞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情况。在村民那里,李墨祖听说了农村合作化运动并不怎么成功:大量的土地荒芜了,粮食产量直线下降;牲口没人喂,饿死了不少……李墨祖都一一记了下来,年轻气盛的他认为,中央肯定不知道这些情况,回去以后一定要给中央写个报告,告诉中央全面合作化不符合当时的农村实际。
正是这篇尚在起草中的报告,成为了李墨祖被划定为 “右派”的重要 “证据”。 1957年,在反右派运动中,李墨祖被错划成“右派”。而且是电影厂49个“右派”中最严重的 “极右分子”,被送到与世隔绝的北大荒兴凯湖接受劳动改造。此后的20多年间,他先后辗转到天津茶淀农场、北京团河农场、卢沟桥农场等地。每到一地,每搞一次政治运动,他都会被折磨。尤其在卢沟桥农场,他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天,他被押到另一个生产队,一进门还没等站稳,就从四面八方拥上来一群人喊叫着:“打倒右派分子李元!”接着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打……他两眼一闭,嘴巴一合,任你怎么折磨也不张口说话。不知打了多长时间,李墨祖感到胸口一热,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这才结束了这场斗、批、打。当天夜里场部另一位杨姓科长又把李墨祖叫到他的办公室审讯,问他与张大中还有什么联系,这时一位曹姓 “革命家”用一根碗口粗的木头猛力向他腰部戳去——李墨祖当场倒地,休克过去。这一戳造成李墨祖两节脊椎骨重伤,坐骨神经疼痛压迫双下肢行动不便至今。
直到1979年粉碎 “四人帮”,才彻底改变了李墨祖的命运。
找回失去的青春
李墨祖从小酷爱画画,小学时就是班里有名的 “画匠”,班里演出用的面具都由他绘制;中学时无师自通学会了木版画,多幅作品发表在北平的 《吾友》杂志上;在延庆县委宣传部工作时,他还创办了 《延庆画报》。进入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后,他先是在冀察热辽联大的鲁艺分校学习美术,随后又到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得以系统地学习了美术方面的知识。解放以后,他进入中央美院美干班学习,师从徐悲鸿、吴作人、王朝闻、滑天友、李桦、罗工柳等大师。
1979年,平反后的李墨祖从农场出来,已经58岁的他不要说挥毫作画,甚至连话都不会说了。“人不能有傲气,一定要有傲骨!”徐悲鸿先生曾说过的这句话让他振奋起来,于是,他咬紧牙关重新学写字、学说话、学绘画。那几年他几乎上遍了全北京市的所有老年大学。当年他在中央美院学习时的班主任罗工柳先生特意送他条幅 《闻鸡起舞》,既是称赞他对艺术的执着,也是对他的鞭策和鼓舞。从那时算起一干就是30年!这30年,他一次次克服了世人难以想象的人生挫折和身体病痛,一幅幅作品不断问世。
1995年,他创作的一幅反映平型关战役的画作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龙泉杯全国书画大展上获得金奖。由此,点燃了他心中画长城的夙愿,也就从那时起,他开始酝酿画长城全貌。这一构想从2006年开始实施,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圆满实现。
2009年,已经88岁的李墨祖创作完成了巨幅长卷 《李墨祖长城万里图》。这是一幅长190余米、高1.3米,气势恢弘的巨型山水画。它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盘旋起伏伸展于大海沧波、层峦叠嶂、长河飞瀑、云树岚光、浩瀚戈壁间。在世界绘画史中,恐也难以找到纳万里长城于如此巨幅长卷中的先例。
“为什么要坚持画长城呢?”面对记者的问题,李墨祖笑着回忆起了自己与长城的一段生死之缘。 1947年夏,投身于解放战争的李墨祖 (时名李元)在延庆永宁区采访区长王树彦时,遭遇敌人包围。他们冒雨突围,区长壮烈牺牲。李元冲出重围钻入山林,敌人穷追不舍。前是悬崖,无可隐匿,李元纵身跳崖而下,幸运地被崖下杂树阻挡,与敌人周旋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才摆脱了敌人,逃过一劫。这天天晴了,他出村去看昨夜雨中来时的道路,发现四周巉岩壁立,挺然其上的便是长城:高峻巍峨、顶天立地,那是中国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他的灵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于是立下志愿:他日如能放下枪杆,重握画笔,必为长城贡献毕生心血。
从此他踏上了用长城精神描绘长城的征程:寻找资料、查看典籍、整体构思。已经84岁高龄的李墨祖不辞辛苦外出写生——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凡是车能去的、人能爬的,基本跑了个遍。 3年多的时间里,山海关去了7次,最西端的嘉峪关去了2次,其他一些重要长城关口也都去了不止一次。为了写生,老人不惜 “以身犯险” ,秦皇岛董家口有一段长城,很窄,只有50多厘米宽,得靠拉着铁链子才能勉强走过,年轻人都望而生畏,但老人硬是顶着各种压力,坚持走了一遍。当地人感叹说,真没见过这么大岁数还能走过来的。他去 “箭扣”长城写生,用了4个多小时登临峰顶,下山已是深夜。就这样边写生、边构思,画了改、改了再画。 3年时间里,李老习惯了睡醒即起,起来就画,困了打个盹,不分春秋冬夏。
就这样,在长城长卷诞生之前,他的 《秋山行旅图》、 《二道关城堡》、 《欲揽万里长城于胸中》等一幅幅饱含艺术生命力的作品相继问世。靠着他对艺术的执着、勤奋,终于在中国的山水画坛上呈现出他的艺术风貌和卓越成果,并为创作长城长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城万里图》一问世,就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高汉先生说:“画面结构严谨有序,笔触苍劲古朴,纵送自如从容,设色酣畅淋漓,形象壮阔雄丽。”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则评价道: “从这百米长卷中能感受到宏大的气势和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脊梁散发的壮美与尊严。”因此,也难怪当去年12月李墨祖的友人将这幅画的画册赠与潘基文时,潘基文会专门回信发出 “伟大而壮丽”的赞美。
希望 《长城万里图》能够留在德州
正在我们采访的间隙,李墨祖接到了广东阳江一个商人打来的电话,阳江正在建设名为 “中国之梦神韵园”的雕塑园,已经与李墨祖达成协议,将他的 《长城万里图》放大一倍后,做成长400米、高2.6米的浮雕。同时,对方还表达了想要永久收藏 《长城万里图》的想法,但李墨祖却一直没有同意。 “我是德州人,我还是希望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能够留在家乡德州。”李墨祖说。
年纪越大,越是感觉到家乡的人和事亲切。近几年,李墨祖多次回德州,就在8月26日,他还在德州待了两天。日新月异的城市、蓬勃发展的经济、和谐稳定的社会……对于家乡的发展变化,李墨祖由衷地感到高兴。他对我们说,德州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战略提得很好,在历史上,德州就是鲁西北、冀东南一带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与河北省的几个县交往也很多,像自己熟悉的张大中、沈同家都是景县的,但他们上学、生活都在德州。
李墨祖还真诚地为德州城市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德州现在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很多过去的老街老巷随着城市建设都消失了,但对于一些有历史意义的老地名,建议在新地名后面用加括号标注的办法,保留一些历史韵味。如此更能唤起像自己这样曾经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老德州”的城市感情。
对于我们给家乡题词的请求,李墨祖欣然应允,略一沉思,提笔写下了: “梦返家乡,理想天堂——离乡七十年后重回故乡,德州已成为现代化城市有感。”
□本报记者 赵红卫 尹滨 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