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酒器文化节:政府不插手,节会亦精彩

文化节现场,酒器收藏者选购酒瓶。张晓航 摄



  不到半分钟,槌起槌落,一套外表酷似象棋的酒器被买家以4000元的价格买走。这是9月7日记者在中国安华瓷业第二届酒器文化节暨第十二届中外酒器文化交流会上看到的一幕。
  酒器,说白了,就是酒瓶,小小酒瓶能做主角撑起一个文化节?在亲眼见到之前,记者也不敢相信。

有“瓶”千里来相会

  9月6日下午,文化节尚未开幕,平原琵琶湾公园里已熙熙攘攘聚集了千余操着不同口音的人,在鳞次栉比的摊位上,造型精美、形态各异的酒瓶琳琅满目,有的古朴典雅,有的时尚别致,造型涉及人物、动植物、建筑物、山水彩绘、诗文书法等。
  来往的人流不时驻足观摩赏鉴,然后或“以瓶换瓶”或出资购买,现场气氛酣畅热烈。
  54岁的张守欣在临沂市交通局工作,为了参加这次活动,他特意跟同事调了班,9月6日一早便来到了平原。截至9月6日下午,他已经卖出了2万多元的酒瓶。9月7日出生的张守欣,笑称自己与“酒器”天生有缘,他祖孙三辈收藏酒瓶,至今家里藏有一万多个酒瓶。
  55岁的湖北十堰人侯波是两天前独自驱车12小时从湖北赶来平原参会的。提起这次活动,侯波非常高兴,他不卖瓶,只买瓶,每次来平原都是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经常是自己的轿车装不下,要用物流托运回去。侯波坦言,千里跋涉,费时费力费钱,不过为了心爱的酒瓶,一切都是值得的。
  张守欣与侯波只是此次活动参与者的代表,据了解,此次酒器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800多名酒器收藏爱好者,以及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外酒器文化协会的高层,可谓有“瓶”千里来相会。

装的不只是酒,还有文化

  小小酒瓶,何以有如此魅力?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祥认为,酒器是酒文化的实物载体。 “古代的酒器——樽、爵等如今已成为文物、艺术品,当代生产的很多酒器,同样有艺术品的潜质。另外,酒器收藏门槛低,群众基础扎实,因此酒器收藏发展迅速。 ”
  山东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周青馗是德州人,他家中藏有1.5万余只艺术酒瓶,俨然成为一个酒文化博物馆。他表示,酒与酒器像一对孪生姊妹,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而酒器文化则是源远流长,“每一个酒瓶都是一个故事”。
  中外酒器协会荣誉主席杨连新还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起中国酒瓶文化的地域特点:北京多古都建筑造型酒瓶,山东多名胜和名人酒瓶,福建多神佛酒瓶,云南有竹筒瓶,山西的各种仿古彩绘瓷瓶让人爱不释手,浙江的青釉开片瓷瓶和江西景德镇瓷瓶也各有特点。

企业与民间协会的联姻

  在平原举办酒器收藏爱好者的盛会,这并不是头一次。去年同一天,首届酒器文化节便吸引了全国各地500余名酒器收藏爱好者。
  与诸多“政府搭台”的节会不同的是,平原酒器文化节从诞生那天起,走的就是“非政府搭台”的路子。
  安华瓷业是一家专门生产陶瓷艺术酒瓶的企业,在业内堪称翘楚,举办酒器文化节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中外酒器文化协会是由酒器收藏爱好者组成的民间协会,在酒器收藏圈有强大的号召力。
  安华艺术酒瓶的吸引力与酒器协会的号召力发生了化学反应,吸引了全国各地最高层次的酒器收藏爱好者。
  安华瓷业总经理王志平告诉记者,“作为一家艺术酒瓶生产企业,我们希望生产的不仅是工业产品,而是一种文化载体。我们为全国的酒器收藏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收藏者之间的交流,有利于酒器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安华品牌的传播,可谓多赢。 ”
  平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继锋则表示,平原县举办的这次全国性的酒器文化节,政府没掏一分钱,靠着安华瓷业国家级酒瓶文化龙头企业品牌,跟中外酒器协会成功联姻,将酒器文化节办成高层次高水平的盛会,提升了平原的知名度,打响了平原的酒器文化品牌。
  相较于“政府搭台”,企业与民间协会的联姻,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提高了节会的专业度与知名度,此种方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据了解,此次活动现场共展出酒器藏品10多万件,实现直接交易额400多万元。此外,以中国扑克收藏委员会为首的中国酒牌收藏团队也加入到此次瓶交会中,同时会上专门成立中外酒器文化协会诗书画联谊会。 “希望各种民间收藏群体加入我们,打造品类最全、人数最多的民间酒文化收藏盛会,用小小酒瓶打造出平原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王继锋说。
□本报记者 张晓航 见习记者 张莹 本报通讯员 金吉鑫 任俊莉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酒器文化节:政府不插手,节会亦精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