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梅表演蒙族歌舞。
在德城区广川街道文化社区,我们见到了宋晓梅。
如果不说年龄,人们很难把宋晓梅与44岁联系到一起。在舞台上,她能唱能跳,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宋晓梅是德州市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1986年入团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至今已有27年的时间。
从戏曲到舞蹈
本来,宋晓梅学的是戏曲。她没想到,有一天舞蹈会成为自己坚持一生的事业。
7岁时,由于妈妈喜欢文艺,她被送到了艺术学校学习戏曲。因为戏曲需要练基本功,所以最开始,宋晓梅和学舞蹈的孩子在一起练习。压腿、下腰、劈腿……一个个基本动作的练习,让初学的宋晓梅尝尽了苦头。“稍微不用心动作做不到位,老师就会拿着细藤条抽腿。 ”宋晓梅说,那时经常练哭了,甚至想过要退缩。有一些天分,再加上努力的练习,宋晓梅从小就表现出色。10岁时,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市的折子戏表演,那也是她第一次登台演出。
让宋晓梅没想到的是,1986年,市歌舞团到学校招聘,她误打误撞成为了一名舞蹈演员。“学戏曲的都有一种戏曲范儿,很难改过来。 ”但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宋晓梅就把自己完全融入了舞蹈的世界。宋晓梅认为,也许这就是她和舞蹈的缘分。
风靡一时的全国演出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娱乐活动少,剧场内的歌舞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因此,全国性的巡回演出成为了宋晓梅和舞伴们的主要工作。那时候,宋晓梅一年中有一半多时间都是在外地演出中度过的。
在那个年代,舞蹈演员们辗转各地演出,非常辛苦。 “当时,歌舞团没有自己的车,我们只能坐公共汽车或者火车外出演出。 ”在每个地方,演出两三天,他们就会奔赴下一个目的地。那些年,宋晓梅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上午、下午、晚上,基本每天都有3场演出。 ”每场演出,宋晓梅除了独唱、独舞,还要为几乎整场的节目伴舞,“在台上跳完一支舞,到台下抓紧时间换衣服、换妆,准备下一个节目,连喝水的空都没有。 ”
剧场简陋的环境也让宋晓梅印象深刻,“在东北演出时,剧场没有暖气,我们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在零下十几度的剧场演出。一场演出结束后,身体都冻麻了。 ”宋晓梅说。
尽管如此,每当听到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的欢呼声时,宋晓梅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从台前到幕后,希望带给更多人快乐
1998年,市歌舞团成立艺术学校,宋晓梅担任指导老师,把主要精力转向了舞蹈的编导和创作。多年来,她指导的作品获得“全省舞蹈比赛创编奖”“全省舞蹈指导教师奖”等多项荣誉。
2012年4月份,为迎接省文化艺术节以及第十届全国文化艺术节,市歌舞团编排了大型音乐剧《后羿与嫦娥》,宋晓梅便是创编人员之一。宋晓梅在剧中的角色是群众演员,除了排练自己的角色,她还负责指导其他演员们排练。
“排练室里没有空调,我们白天晚上都在排练,经常热得大汗淋漓。 ”宋晓梅说,演员演完自己的角色可以休息,但是作为指导老师,她一刻都不能休息。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排练,这部剧在省艺术节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将作为优秀剧目在十艺节期间为广大市民展演。
如今,宋晓梅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参加最多的是公益演出,经常深入到农村演出。 “我们的演出很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宋晓梅说,“每次演出,农民们都会把舞台围的水泄不通。看到他们脸上质朴的笑容,感觉付出是值得的。 ”
宋晓梅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上台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她会继续从事舞蹈的编排和创作,用舞蹈来感染更多的人,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
□本报记者 刘平 本报通讯员 杨玉娟